13章 宏观经济问题与理论争论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 失业率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卢卡斯楔 奥肯缺口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 汇率 萨伊定律 凯恩斯革命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 ,错误的标“F” )
1.经济学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可以划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3.宏观经济学是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作为微观经济学补充的经济学理论。( ) 4.在1936年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前,经济学上并不存在宏观经济理论。( ) 5.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
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经济问题是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问题。( ) 7.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呈现出波动性。( )
8.宏观经济学研究考察国民经济作为整体的功能。( )
9.“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 );“看得见的手”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10.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 )
11.宏观经济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 ) 12.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总产出的增长。( ) 13.经济增长意味着一国将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供人们消费 14.一国稀缺资源中最容易被闲置的是劳动力资源。( ) 15.劳动力就是一国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成年人的总数。( ) 16.失业率是失业数量占就业数量的比率。( ) 17.一个社会总会存在失业。( ) 18.充分就业意味着人人都有工作。( )
19.如果汽油或计算机的价格上升了,经济就一定经历着通货膨胀。( ) 20.如果平均物价水平上升一倍,那么,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一半。( ) 21.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
22.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是一致的,只要达到了其中的一项,也就实现了另一项。( ) 23.采取降低失业的政策,很可能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
24.政府所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是:高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低失业;低通货膨
胀;避免国际收支赤字和汇率的过度波动。( ) 25.宏观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只要政府积极地干预经济,就能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 26.古典宏观经济方法是以市场完全竞争为前提和基础的。( )
27.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货币工资是刚性的,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 ) 28.“萨伊定律”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 ) 29.凯恩斯革命推翻了“萨伊定律”的经济学理念。( ) 30.不同的政策工具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 )
31.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的思想方法是一致的。( ) 32.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最重要,所以政府应该通过增加货币来增加产出。( ) 33.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是新古典经济学基本的假设,它们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
精髓所在。( )
三. 单项选择(选择正确的或最好的一个答案填在括号内)
1.根据经济学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的不同,一般将经济学分为( )。 A.实证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 B.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C.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C. 消费经济学与企业经济学 2.研究家庭和企业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
A.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3.下列问题属于宏观观经济学的是( )。
A.桔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 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
C.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消费的决策 D.民航公司是否降低飞机票价格的决策 4.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A. 失业理论 B. 通货膨胀理论
C. 价格理论 D.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
A. 资源配置问题 B. 资源利用问题 C. 价格问题 D. 资源分配问题 6.宏观经济学不使用的分析方法是( )。 A. 总量分析 B. 均衡分析 C. 动态分析 D. 个量分析 7.以下哪一种不是经济模型的表述方法?( )
A. 文字表述法 B. 数学表述方法 C. 图形表述方法 D. 口述法
8.下列哪一种排列是经济周期阶段的正确顺序?( ) A. 扩张—顶点—收缩—谷底 B. 扩张—顶点—谷底—收缩 C. 扩张—谷底—顶点—收缩 D. 收缩—谷底—顶点—扩张
9.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900万,失业人数100万,这个经济的失业率为( )。
A.11% B.10% C. 8% D.5%
10.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
A. 失业率下降 B. 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 城市化的速度加快 D. 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11.实际GDP的下降被称为( ),而严重的产量下降被称为( )。
A. 萧条.萎缩 B. 衰退、萧条 C. 萎缩、萧条 D. 萧条、衰退
12.某人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以归类于( )。
A. 失业 B. 就业 C. 非劳动力 D. 就业不足 13.通货膨胀率的定义如下( )。
A. 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水平的差异 B. 过去的十二个月内成本水平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