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9月期初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满分60分)

1.《后汉书·章帝纪》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察举制的特点,故B正确。世卿世禄制,没有乡举里选的特点,故A排除。九品中正制,为门阀士族垄断,故C排除。科举制,不符合茂才、孝廉的信息,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2.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造纸术的特点,即以废旧之物造洁白之纸,故A正确。印刷术,不符合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故B排除。材料信息未涉及指南针,故C排除。火药,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造纸术

3.《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 ……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军机处分化了内阁的权力,故C正确。材料提到军机大臣,无定员,故A排除。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主

要为皇帝提供建议,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

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属于儒家孔子,故A排除。“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属于墨家墨子,故B排除。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属于道家庄子,故C正确。“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也属于儒家孟子,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

5.古代宰相的职权可概括为“入(宫)则参对(君主)而议政事”、“出(宫)则监察(百官)而懂(正)是非”。下列对宰相职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事无巨细,大权独揽 B.参与决策,监督执行 C.秉承诏令,上传下达 D.拾遗补阙,以备顾问 【答案】B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宰相

6.《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家国一体的特点,说明家国亲情本是一体,故B正确。尊祖敬宗是人本性,没有突出家国的关系,故A排除。君主百姓原本一家,不符合史实,故C排除。封邦建国利于统治,过于强调分封制,不符合材料,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家国一体

7.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 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C.与都省相互制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故A正确。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与都省相互制衡,故C排除。行省不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

8.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故B正确。心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心学思想,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故C排除。材料没有直接反映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

9.“盖其背山带河,山肥民秀,为中州都会。其力足以内藩京师,其势足以外控诸夏,而其岁产之入,又足为兵赋之供也。”材料反映的区域应隶属于

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