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野生动物种源基地及繁育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嚣张气焰。

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逐步增长。一是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增加,建国后至今,全省陆生脊椎动物由490种发展到516种,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逐渐扩大。如荣成马山港大天鹅由最初的十几只增加到6000只;黄河三角洲鹤、雁鸭、鹬类、鸥类等水禽数量由万只扩大到上百万只。既便有些过去很少见到飞鸟的地方,也出现了莺歌燕舞,鸟雀争鸣的可喜景象。

社会、经济综合效能显著增强。全省野生动物种、自然保护区、湿地在控制农林病虫灾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创造的价值年均折和经济效益150—200亿元。到2000年底,全省野生动物饲养场发展到1500家,存栏动物总数110万只。与野生动物开发利用相关的企业、单位近2000家,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间接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㈣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开发利用野生动物的历史悠久,野生动物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条件。但是,长期盲目无节制的掠夺式利用,导致了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大。当前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不少群众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野生无主,谁猎谁有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乱捕滥猎、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栖息地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

6

了许多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据统计我省现有近200种陆栖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极度濒危的脊椎动物种有梅花鹿、狼、豺、赤狐、獾、果子狸、艾虎、丹顶鹤、白鹤、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等。另外,每年各地救护的受伤、迷途的野生动物都在1000只以上,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容场所,致使这些野生动物得不到及时的收容救护和妥善处理,甚至被遗弃或死亡,在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㈤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野生动物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经济,拯救濒危物种,开展科学研究,改善和丰富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 1. 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需要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攸关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野生动物保护利用与繁育示范基地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物质资源保障。

2.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的需要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长期选择的结果。有些物种甚至每个物种的价值,我们并不知道和清楚,物种一经灭绝,都是不可复生的,这将对人类是一个不可挽回的损失。另外,野生动物资源的急剧减少,也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7

3.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野生动物资源对发展经济、医疗保健、科学文化、宣传教育等各项事业具有重大作用。恢复野生动物种源,发展野生动物产业,既可以拯救濒危物种,减轻对野外种群的压力,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要。

五、建设条件 ㈠自然概况

1. 地理位置:该中心位于XX市历城区南部山区,据省城XX40公里,地处北纬36?22'~36?30',东经117?06'~117?19'。

2. 地形地貌:该地属泰山山脉向北自然延伸部分,呈东南西北走向,东南高,西北低,海拔200~500米。

3.气候:该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4.1℃;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相对湿度64%以上;年均日照时数2124小时,平均每天5.8小时,5月份日照最多,为229.6小时,日均7.2小时,11月份日照最短,为142.9小时,日均4.7小时;初霜9月下旬~10月上旬,终霜期为4月中、下旬,无霜期220天左右;主要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风,平均风速5~6米/秒。

4.地质土壤:该地土壤基质有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土壤为褐土或沙壤土。

5.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植被为麻栎、刺槐、松类、侧柏组成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林木覆盖率70%左右。

8

㈡社会经济状况

XX市是XX省省会,辖六个区四个县市,人口562万,其中城镇人口207万。交通发达,可辐射全省,带动全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中心所在地交通、通讯、能源、水源、饲料来源便捷,且远离闹市区,环境幽静,易于卫生防疫和隔离。

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具有坚实的基础

国家对包括野生动物保护在内的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把实现环境与社会同步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近几年,我省各级政府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机构,安排资金,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经过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扭转了野生动物资源下降的趋势。

2.承担单位技术力量较强。

XX省林业局作为省政府主管野生动物的职能部门,技术力量雄厚,组织机构齐全。其所属的XX省林木保护站负责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现有职工26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6人。XX省林科院是省级综合研究机构,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4人,其中应用研究院7人,高级工程师46人,工程师29人。XX省林业监测规划院是国家计委批准的具有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近几年,我省先后完成了湿地资源调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完成了许多部、省级科研推

9

广项目。不仅摸清了我省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而且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3.科技支撑及相关技术优势

我省拥有大量的从事野生动物救护、饲养和繁殖的机构和人才,可为中心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和协作条件。XX大学、XX师范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是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高等院校,在野生动物保护科研方面,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六、建设方案 ㈠指导思想

以国家加强生态建设整体战略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育,大力恢复发展,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以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为根本,以繁育、示范为目的,保护发展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

㈡建设原则

1.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重点考虑野生动物的濒危程度和科研价值,集中优先保护一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和生态关键种。

2.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强化高新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提高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繁育水平。

3.坚持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㈢建设目标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