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
篇一: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专业调查报告
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 学号:084040207 姓名:虎桂芳 专业:行政管理 班级:08级行政管理班
调查对象:会泽县人民政府人事局 调查时间:201X年9月17日至10月20 日
关于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就业分析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还有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属于相对贫困,而且,以上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标准明显偏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新时期,抓好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是让中国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国力,增强国力主要措施,也是发展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又因为目前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具
2019年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推荐word版
有自身特征的复杂群体,在社会中处于极低的地位,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
所以说 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弱势群体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要顺利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之真正成为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层合理、衔接紧凑、保障缜密的社会安全网,从而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调查对象
会泽县人民政府人事局 调查时间
201X年9月17日到10月20日 二、 调查方法
1、访谈调查法(对领导进行采访,与个别人员进行交谈)。 2、实地观察法(到实地现场观察、了解)。 3、查询有关书面资料和网上资料。 五、调查的结果分析及其解决建议: 一、 目前我县弱势群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社会弱势群体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目前我县弱势群体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弱势群体”之弱,一是弱势的经济基础;二是弱势的社会政治地位及各种公民权利;三是弱势的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即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我县失业下岗的问题日益严重化, 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人和干部下岗。二是“体制外”的人及其他特殊人员,指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三是缺乏利益保障的农民工。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 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 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他们虽然为城市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四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中许多人原来的单位无能力给这些退休职工增加工资,交纳社会医疗保险等,需要政府拿出钱来援助。五是久病、重病而无钱医治的人及其家属, 以及天灾人祸中的困难者。中国每年有大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失学失
2019年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推荐word版
业的人员。全国每年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援助才能摆脱灾难困境的城乡居民约有 4000- 5000 万人①。 二、 当前我县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政策措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应对市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更需要直面当前工作形势,科学制定完善计划,准确确定对弱势群体保障的目标,突出需求上的新特点,以满足满足弱势群体需要。
(一)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是加快我县人力资源开发,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举措。
近年来,在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民工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全县劳务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县农民工培训工作仍然存在缺乏系统管理、资金使用效益和培训质量不高、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还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民工就业需要。因此,各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抓好农民工培训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推进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1、基本原则
首先、统筹规划,分工负责。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各级政府分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农民工工作机构统筹协调的原则,建立相互配合、有序运行的农民工培训工作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合理配置农民工培训资源,统筹使用农民工培训资金,发挥农民工培训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培训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加大政府培训投入,增强培训能力,加强规范引导。发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主渠道作用,在农民工培训中引入市场竞争激励机制,引导行业、企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平等参与农民工培训。 其次、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研究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做好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明确培训对象、内容等方面的重点,增强培训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建立完善农民工培训管理制度,建立统一规范、高效透明的培训项目运行机制,建立与就业紧密衔接的培训制度。创新农民工培训内容和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点式培训,研究农民工直接受益的培训补贴方式。 2、主要目标
2019年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推荐word版
按照培养合格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逐步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统一培训计划、项目运行和资金管理,逐步使农民工培训数量、培训结构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适应。逐步使农民工培训效益进一步显现、培训覆盖面和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培训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X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都能得到一次以上技能培训,掌握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矛盾。 (1).培训结构进一步优化。促使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的比例超过8:2,培训后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不低于60%,培训后稳定转移就业率不低于85%。 (2).培训覆盖面和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按照“省级负责农民工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市级负责农民工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县级负责农民工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原则,力争完成上级下达我县的培训任务。
(3).培训效益进一步显现。要通过开展富有成效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培训人员的有序转移就业和输出,确保培训对象的就业率及务工收入比未参加培训的人员有所增加,从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打造我县农民工品牌,促进我县劳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篇二:关于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低下,话语权不足。这群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弱势群体。这次的调查,目的重点在于调查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调查对象:农民工、工人、残障人士以及老人 调查方式:问卷式、访谈法、观察以及资料搜寻 调查时间:周末休息日 调查内容 总结 :
弱势群体是权利缺失的一个群体,也是最应该被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如何人士弱势群体,怎样去关怀和帮扶他们,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他们有的失去劳动能力;有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苦苦跟温饱做斗争,有的则是经济社会改革转型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像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群体。 除了收入贫困,在很多维度上,都有不同的弱势群体。他们受各种形式贫困的困扰;或在教育、健康、住房、就业等方面机会不平等;或知识获取和交流等方面权利较少;或者生存自愿与环境条件恶劣,或者利益表达机会缺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