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做负责任的公民》说课教案

陕教版九年级

《做负责任的公民》第三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做负责任的公民》一课内容是新时代学生的必修课,本课共分2节,需3课时,本课时所讲正是第三课时的内容。它是本课的落脚点,也是对第1、2课时所讲理论的升华。具体分析“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要求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将负责任转化为有效的行为,更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二、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九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担当的社会角色会更多,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就更多,难免有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否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人生态度与道德修养,也是负责任的公民必备的素质要求。因此,我将此作为本课时的重难点。

第二、引导学生敢于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是本课时的重难点。社会是复杂的,也会出现“好人难当”、“课堂教育1周,不如走上社会1分钟”的尴尬境地,这必然会从负面影响青年一代,让他们从潜意识里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逃避责任也是很正常的。因此,从观念上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行为后果负责的勇敢精神就势在必行,这关系到祖国的下一代的道德品质,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净化。

四、一般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成人意识”“独立意识”较之七、八年级的孩子更为强烈,他们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更强,所应承担的责任更多,但他们更易受社会不良道德风气的影响,在负责任的时候容易做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另外,他们的知识结构也愈丰富,对于枯燥乏味而又简单的知识毫无兴趣,他们渴望自主探索真理,愿意向一些思维性强的问题挑战,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所以,我采用自我探究、自我教育的实验活动方式,旨在将负责的观念深入人心,内化为自身品德,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五、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时无论是情感价值目标还是知识能力目标都重在培养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并且要落实到行动上才是关键。单纯地进行方法的讲解显得枯燥无味,学生被动接受却无法产生思想上的震撼,因此,我采用实验活动课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行为演绎、评析,达到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目的,我只作为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正面的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活动探索真理。我想,这比任何形式的说教都来得自然、来得深刻。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如果将复杂的条理式的理论通过一定的活动简化,转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课堂气氛更活跃,更融洽,更能达到情感知识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设计本课时的理念就是立足于自我教育、自我探究、自我发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枯燥的内容生动化,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目标: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负责任的热情,产生我应该负责的想法,也做承上启下之用。 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观看“洪战辉”事迹——》结论: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进入本课时学习

观看“洪战辉”事迹 实验过程:目标:通过亲身体验、行为再现的形式,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树立我要负责的意识,掌握负责任的方法。 结实验活动1: 游戏:学雷锋助盲行动 游戏:学雷锋助盲行动 ——》记者站采访——》 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经验总结:做负责任的公民,首先要有责任感 记者站采访

实验活动2: 自我教育、自我反省

经验总结:做负责任的公民,首先要有责任感

小品表演:《小明的一天》——》讨论、自我探究——》记者站采访——》

经验总结:做负责任的公民,1、该做的事一定要做,不该做的事坚决不能做;2、要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3、要敢于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实验活动3:

感悟名言 齐读 感悟名言——》齐读——》谈责任对个人的重要性——》经验总结:青少年要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成长 谈责任对个人的重要性

七、活学活用:目标: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发出倡议,将负责任的观念延经验总结:青少年要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成长。 伸到课堂外,将负责的行为落实到生活中。 1、接力对抗赛(分3个小组,依次分别说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唱责任歌。

八、板书设计:

1、做负责任的公民,要从小培养责任感。

2、做负责任的公民,该做的事一定要做,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3、做负责任的公民,要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4、做负责任的公民,敢于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5、青少年要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成长。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