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LTE面试题整理 - 图文

1、注册成功率= UE成功注册次数/UE注册请求次数

2、VoLTE语音网络接通率=VoLTE语音网络接通次数/VoLTE语音呼叫总次数 3、eSRVCC切换成功率= eSRVCC切换成功次数/eSRVCC切换总次数 4、eSRVCC切换时延= eSRVCC切换累计时长/eSRVCC切换成功次数 接通率:

LTE差小区问题分析与处理方法 1、接入类

接入失败通常有三大类原因:

无线侧参数配置问题、信道环境影响以及核心网侧配置问题。因此遇到无法接入的情况,可以大致按以下步骤进行排查:

1. 确认是否全网指标恶化,如果是全网指标恶化,需要检查操作,告警,是否存在网络 变动和升级行为。

2. 如果是部分站点指标恶化,拖累全网指标,需要寻找TOP站点。 3. 查询RRC连接建立和ERAB建立成功率最低的TOP3站点和TOP时间段。

4. 查看TOP站点告警,检查单板状态,RRU状态,小区状态,OM操作,配置是否异 常。

5. 提取CHR日志,分析接入时的信道质量和SRS的SINR是否较差(弱覆盖),是否存 在TOP用户。 6. 针对TOP站点进行针对性的标准信令跟踪、干扰检测分析。

7. 如果标准信令和干扰检测无异常,将一键式日志,标口跟踪,干扰检测结果返回给开 发人员分析 资源分配失败导致RRC连接建立失败

1、将SRS资源配置方式修改为接入增强、收缩功率

2、增大T302定时器,增加在RRC连接建立拒绝后延长惩罚的时间(默认4s) UE无应答导致RRC建立失败

结合实际无线环境通过工程参数调整、站点补盲解决弱覆盖问题; 1、 根据干扰在每个PRB上的分布特征,定位干扰类型,排查干扰源; 2、 极端情况下提升小区最小接入电平控制用户接入;

3、 调整上行功控参数路径损耗因子(0.7)、PUSCH标称P0值(-67)提升UE 发射功 率;

4、 降低RACH最大传输次数,减少边缘用户RRC请求 核心网问题

1、首先确认问题出现的时间点及涉及范围; 2、与核心网确认是否在此期间进行过相关操作; 3、根据日志分析是否为TOP终端问题; 指标 修改命令 MOD CELLULPCCOMM MOD RRCCONNSTATETIMER 接通率 MOD CELLALGOSWITCH MOD RACHCFG MOD RACHCFG 掉线率 首先要获取全网的掉话率指标及话统变化趋势,如果全网指标突然恶化,需要执行以下检查工作: 1. 确认是否存在传输告警,设备异常告警等; 2. 分析是否由于话务量突增导致的掉话率恶化;

3. 确认近期是否有过版本升级、打补丁等操作等重大操作;

4. 分析小区级掉话指标,按照掉话绝对次数分析TOPN,首先核查小区是否存在RRU、

1

修改说明(参考) 消息3相对前导的功率偏置从4到2 过滤重复RRCConnReq消息定时器(2秒—>15秒) HARQ-ACK反馈模式配置优化开关(开—>关) 前导初始接收目标功率值(-104dBm至-102) Msg3的HARQ最大传输次数(5至3) 通道、传输、基带板等相关告警;

5. 分析小区掉话原因、是否存在TOP用户; 6. 针对不同原因进行优化调整; 无线层问题导致的异常释放

eNodeB发起的原因为无线层问题的UEContext释放次数 eNodeB发起的原因为上行弱覆盖的UEContext异常释放次数 1. 弱覆盖 优化建议:

结合实际测试无线环境进行RF调整; 1、覆盖空洞区域加站;

2、边缘覆盖区域通过调整互操作参数使其尽快切换至异系统; 3、极端情况通过调整最小接入电平控制用户接入;

4、对于上行弱覆盖,可通过调整上行功控参数提升UE发射功率;

修改说明(参考) 上行时间对齐定时器由SF1920修改为SF500 异系统A1 RSRP触发门限(-115修改为-112),异系统A2 RSRP触发门限(-118修改为-115),异系统A1A2时间迟滞1280ms修改为640ms 修改MIMO传输模式自适应开关为OC_ADAPTIVE(开闭环自适应),固定传输模式从NULL改为TM2 (切换公共优化开关)-基于SRI的GAP优化开关打开、DRX场景下基于SRI的GAP优化开关打开; (HARQ算法开关) DeltaMcsEnabled 关闭时SRS相对PUSCH功率偏置由-30修改为0 PDCCH初始OFDM符号数(值越大解码能力越强)同时配合PDCCH占用OFDM符号数动态调整开关(关) 上行资源分配策略(频选与干扰随机化分配策略)配合智能预调度每次持续时间(毫秒)50,使用;上行HARQ最大传输次数:默认是5 上行调度开关:智能预调度开关:开 降低随机响应信号功率为负值 提高PUCCH标称P0值(提高eNodeB期望的PUCCH发射功率,提高解调):由默认的-105修改为-100 切换: 切换失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输、设备内部处理、覆盖(弱覆盖/越区覆盖) 、干扰、邻区漏配、切换不及时等;传输问题定位需要在收发端抓取数据确认;设备内部处理 出错需要提取工作日志进行分析定位;弱覆盖、越区覆盖、干扰、切换不及时、邻区漏配一般 体现在信令丢失导致切换失败,属于空口质量问题,优化方法如下: 1. 弱覆盖区域需要通过调整天馈、增加功率、新建站点解决; 2. 越区覆盖通过控制下倾(机械下倾、电下倾)来控制覆盖范围;

3. 干扰问题需要定位干扰类型,外部干扰可通过扫频确认干扰源;内部干扰可使用相关 干扰算法降低影响;

4. 添加漏配邻区;

5. 切换不及时可通过调整切换门限、CIO、迟滞、触发时间等切换参数控制切换点; 高误块

修改命令 MOD CELLALGOSWITCH MOD CELLULSCHALGO MOD CELLDLSCHALGO 修改说明(参考) 小区调度策略开关-异常UE停止调度算法开关打开 上行异常UE调度门限由15修改为6 HARQ的最大传输次数6修改为8 2

上下行调度优化 MOD CELLALGOSWITCH: MOD CELLALGOSWITCH MOD CELLULSCHALGO 上行SR调度处理优化开关 上行接入用户调度优化开关 SRI虚警门限开关 功控参数 MOD CELLALGOSWITCH MOD CELLALGOSWITCH 寻呼 修改命令 MOD PCCHCFG MOD

CELLCHPWRCFG MODCELLDLSCHO MOD RACHCFG 时延: 修改命令 MOD RLCPDCPPARAGROUP 4G驻留比: 网络驻留能力类(覆盖)、234G互操作类、终端营销类

1、 TDS空闲态、业务态参数:最低接入、高优先级E-UTRA小区重选RSRP信号门限、TDS重定向至LTE

门限;

2、 GSM重选至LTE门限:基于EUTRAN的最小接入电平、优先级;

3、 LTE侧空闲态:最低接收电平(小区选择)、最低接收电平(小区重选)、服务频点低优先级重选门限 4、 LTE业务态: 23G功率、速率等优化 对应华为参数中文名称 最低接收电平(小区选择) 最低接收电平(小区重选) 服务频点低优先级重选门限 异频异系统盲切换A1A2事件RSRP门限 UTRAN切换B2 RSRP门限1 GERAN切换B2 RSRP门限1 异系统A1 RSRP触发门限 异系统A2 RSRP触发门限 网络制式 3G 3G 2G 4G下载速率: 通过以上四个维度为切入点,建立以下五个步骤提升LTE网络用户感知: ?

网络结构优化:弱覆盖区域优化、重叠覆盖优化、干扰小区、故障小区处理;

3

名称 TDS重选至LTE时异系统的判决门限 TDS重定向至LTE门限 GSM重选至LTE门限 此次统一刷新值 【-128dBm】 【-128dBm】 【-126dbm】 【-127dBm】 【-128dBm】 【-128dBm】 【-119】 【-122】 现网值 -120 -120 【-120(卡特-119) 修改说明(参考) PDCP层丢弃定时器-组5(无限长修改为300) 修改说明(参考) 增大用户寻呼下发次数,可提高寻呼成功率

寻呼信道功率、随机响应信号功率(值变大增大覆盖,负值降低覆盖),增大该值可提高寻呼成功率

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和寻呼消息码率越小寻呼成功率越高 前导初始接收目标功率值(-104dBm至-102) SRS功控开关 PUCCH内环功控开关 ? ? ? ?

网络质量提升:SINR提升;

关键性能参数:PCI参数优化、LTE邻区优化、2G/3G/4G互操作邻区优化、CSFB参数配置优化; 双层网异频优化:梳理切换带、PCI合理优化、邻区优化; 网络调度提升:服务器、传输带宽、参数、硬件问题。

用户在进行数据业务时,除无线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感知外,还有资源调度情况:

网络参数:1、PRB限制开关、上下行流控开关是否关闭;

2、合理配置PUCCH、CQI资源及PRACH频域位置; 3、核查基站的子帧、时隙配比、TM/单双流门限; 4、基站的CQI修正算法。

传输带宽:1、设置合理的传输保证宽带及最大带宽;

2、基站侧抓包传输丢包率、重传率及时延均较高。

通过以上优化手段来提升LTE网络用户的下载速率,其中网络结构优化和双层网异频优化是我们本次优化的重要手段。 双频网优化:

覆盖、邻区、PCI优化后

普通城区:通过合理的双频网F/D切换、重选策略,实现覆盖、速率等性能最优。

校园场景:校园等热点场景用户数较多、相对固定,主要考虑负荷均衡。通过双频网F/D负荷均衡、切换、重选策略,实现F/D话务均衡分担,提升用户业务感知。 普通城区:A2+A3 校园网:A2+A4

校园场景: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