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1.1 生物与生物学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1.1 生物与生物学教学案(无答案)(新版)

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生物和生物学的概念,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说出生物、生物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通过观察图片信息分析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物和生物学在人类生活、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养成关注周围的生物,关注生活、生产、社会中生物学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图文分析、举例说明、发现问题等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四、课前预习: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是指 的物体,如到处可见的 和 ,还有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 、 、 等微小生物。

2、生物都能表现出一些 。而生物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环节一:什么叫生物?什么叫生物学? 师生互动,举例判断生物与非生物。 环节二: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师:展示图片,指导学生分析归纳, 生:讨论交流,归纳小结。

环节三:讨论交流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仿生学等。

环节四:关注现代生物科技成果,如克隆、转基因技术,生态农业等。 六、新课小结: 七、当堂检测:

1、生物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 2、生物和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环境的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 3、下列哪些不是生物( )

A.微生物 B.土壤 C.植物 D.动物

4、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漫天飞舞的雪花 B.逐年增粗、长高的小树 C.恐龙化石 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5、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 B.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C.生物都能生长繁殖 D.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八、教学后记: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1.1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

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内在联系 2、 能力目标:学会找资料、书写、口头表达

3、 情感目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二、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描述生物多样性 难点:遗传多样性

关键:活动\学生上台口述生物及特征\ 三、创新点

以学生上台口述生物及特征的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而感知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经过类比和比较学生口述的生物,而得出遗传多样性;再经分析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而得出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上次课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查资料,列举一些生物的特征。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次序的轮流上台给大家介绍你的辛勤搜索的结果吧。注意:要说清生物名称,特征和生活的环境。我第一个说:雪莲,下部叶绿色,上部页乳白色。膜质,生于3000米左右的高山。

好!下面轮到同学们表演,从第一组的同学开始

(二) 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教师在副板书上记下学生讲的生物名和生境)

小结学生活动: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看黑板上列出的这40多种生物一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可想而知同学们课后是十分努力认真的。我们大家一起鼓掌表扬、鼓励一下。每个同学都收集了不少资料,记着整理好放入自己的资料袋。下面又给大家一个加分的机会了 。小组活动做好了可是有加分的,请同学们课后一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组内的资料整理,去除重复的,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多。然后制成小卡片,像书上12页下面的生命档案册一样的格式。看哪个小组的最多,最好!

(三)讲授新知(根据副板书上列举的生物名及生境讲述)

大家看雪莲生活在3000米的高山,鸟在天空飞翔,鱼在水里游,人生活在陆地上。是不是地球任何地方都有生命存在,有一个范围吗?

学生回答:略

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区域,围绕着地球是一个圆圈,我们把她叫做生物圈,他有一个范围限制--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为什么生物能在这里生活?

学生回答: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生物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世界,在生物圈中处处都有生命,森林、海洋里的生物多不可数,干旱的沙漠中也长有仙人掌骆驼刺等植物,而且比沙漠更严酷的海底火山口也是生机昂然,那里生活着深海蟹、管形虫和细菌……

生物在生物圈中无处不在,那么生物有多少呢?同学们每人收集了可能有几十种,小组综合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