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腐殖酸类肥料的效果
施用腐殖酸类肥料的效果
腐殖酸类肥料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但由于应用作物不同、肥料种类不同及肥料中各有效组分比例的差异,增产提质效果也自然有很大差别,增产幅度较小的大田作物增幅大约在5%-15%,而增产幅度较大的蔬菜类则增产15%-30%。据农业大学试验:草莓施用腐殖酸复合肥、(N:P205:K20=10-10-13,腐殖酸20%)可比等养分处理增产84.6%。从改善农产品质量方面看,该类肥料具有提高子实中糖分、Vc等营养成分含量和降低子实中有机酸含量的功效,并可促进果实提早着色。
腐殖酸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腐殖酸能刺激植物酶活性和增加产量;刺激土壤中有益微观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及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刺激根部的生长发育;促进根部的呼吸;促进叶绿素的形成以及植物中糖和氨基酸的形成,进而增强光和作用;增加植物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加厚果实的细胞壁,延长其储藏时间;促进种子的萌发。通过加速细胞分裂,从而刺激植物的生长;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同时提高质量,改进其物理外观和营养价值。 腐殖酸是氮肥的缓释剂和稳定剂,磷肥的增效剂,钾肥的保护剂,是中、微量元素的调理剂、螯合剂,对肥料有协同增效作用。此外腐殖酸还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盐碱等抗逆能力。把腐殖酸加入复合肥中制成腐殖酸螯合型复合肥料,施入土壤后能减少速效养分的固定和流失,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腐植酸是有机弱酸,其中含有多种活性基因,如醌基、酚基、羧基等,正是这种性质使其在农业上有多种功能。多种功能的作用方式主要通过:
1、参与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反应,与多种物质以代换代尝方式互动; 2、经根、茎、叶被植物吸收,参与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来完成。这些功能具体表现形式为腐植酸具有改良土壤、增加养分、刺激作物生长、解毒、防治病虫害、提高杀菌剂、杀虫剂活性等功能。煤系腐植酸经过特定生化处理,可将原生态的腐植酸矿粉制成活性腐植酸盐,再经分离、提纯制成活性腐植酸精粉。这种精粉的活性是原矿粉的几十倍。
一、改良土壤的作用作为调理剂,腐植酸类肥料施入土壤之后,改良土壤作用表现在促进土
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的代换容量,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加强土壤微生物活性等。
1.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在所有土壤结构中,以粒径在0.5—10毫米的团粒结构最理想。这种土壤是因为它在肥力上有下列的作用:
①、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由于团粒间大孔隙增加,大大地改善了土壤透气能力,容易接纳降雨和灌溉水。水分由大孔隙渗入土壤,逐步进到团粒内部的毛管孔隙中,使团粒内部充满水分,多余的水分继续渗湿下面的土层,减少了地表径流和冲刷侵蚀。所以这种土壤不象粘土的不渗水,又不象砂土的不保水。使团粒成了“小水库”。大孔隙中的水分渗完以后,空气就
能补充进去。团粒间空气充足,团粒内部贮存了水分,这样就解决了水分和空气的矛盾,适于作物生长的需要。雨后或灌溉后,团粒结构的表层土壤水分也会蒸发,表层团粒干燥以后,与下层团粒切断了联系,形成了一个隔离层,使下层水分不能借毛细管作用往上输送而蒸发,水分得以保存。
②、能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团粒间大孔隙供氧充足,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因此团粒表面有机质分解快而养分供应充足,可供植物利用。团粒内部小孔隙缺乏空气,进行嫌气分解,有机质分解缓慢而养分得以保存。团粒外部分解愈快,则团粒内部愈为嫌气,分解也愈慢。所以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由团粒外层向内层逐渐分解释放养分,这样一方面既源源不断地向植物供应养分,另一方面,可以使团粒内部的养分积存起来,有“小肥料库”的作用。
③、能使土壤温度比较恒定:由于团粒内部保存水分较多,温度变化就较小,所以整个土层白天的温度比不保水的砂土低,夜间却比砂土高。土温稳定,就有利于植物生长。
④、改良耕作和使作物根系发达: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粘性小,疏松易耕,宜耕期长,而且根系穿插阻力小,利于发根。
腐植酸是一种有机胶体物质,由极小的球形微粒结成线状或葡萄状,形成疏松有海绵状的团聚体。它具有粘结性,是土壤的主要粘结剂。但它的粘结性比土壤粘力小,所以使土壤疏松。腐植酸能直接和土壤中的粘土矿物生成腐植酸—粘土复合体,复合体和土壤中的钙、铁、铝等形成絮状凝胶体,把分散的土粒胶结在一起,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即遇水不易松散的稳固的团粒。 腐植酸类物质能增加土壤中真菌的活动,菌丝体可以缠绕土粒,菌丝体的转化产物和某些细菌的分泌物,如多聚糖、氨基醣等也能粘结土粒,增强土壤团粒结构的水稳性,提高其抗侵蚀性。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气性好,作物所需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能顺利交换,有利于种子生根、发芽和生长。而且,这种团粒结构中所保存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也比较难以挥发了,所以大大提高了土壤的保墒能力。
2、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改良土壤环境:腐植酸是弱酸,它与钾、钠、铵等一价阳离子作用,生成能溶于水的弱酸盐类。 腐植酸和它的盐类在一起组成缓冲溶液,当外界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土壤时,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土壤溶液的酸碱度大致不变,保证作物在比较稳定的酸碱平衡的环境中生长。酸性土壤,氢离子浓度大,铁铝氧化物多,施用腐肥,腐植酸与铁、铝离子整合,释放出氢氧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起中和反应,从而降低了土壤酸度。碱土中,碳酸钠危害作物生长,施用腐肥,碳酸钠与腐植酸的钙、镁、铁盐等发生反应,因而降低了土壤的碱性。反应生成物腐植酸钠也是一种作物生长刺激素。此外,在盐碱土中施用腐肥,一方面改变土壤表层结构,切断毛细管,破坏了盐分上升的条件,起到“隔盐作用”,减少了土壤表层的盐分
累积;另一方面,发挥腐植酸代换量大的特性,把土壤溶液中的钠离子代换吸收到腐植酸胶体上,减轻钠离子对作物的危害。
3、在腐植酸类物质的作用下,形成的水稳性团粒结构,能保水、保肥、保墒、酸碱度适宜。是一种较理想的各种物质代尝的平衡体系。这种平衡体系同样适宜各种有益微生物,使其大量繁殖。同时益生菌大量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与空气、土壤、水相互作用,又生成大量有机质,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而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优劣的主要指标。由于形成
微生态平衡体系,使得土壤对有害微生物和害虫有抑制作用。总之,施用腐植酸后的土壤,可以形成有活力的、充满生机的、宜于耕种的优质土壤。
二、营养作用腐植酸类肥料的营养作用,主要表现在直接被根茎叶吸收、增加土壤速效养分,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减少土壤养分损失,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提高肥效等方面。
1、为植物提供养分腐植酸类物质本身是有机物质,被植物体吸收有两个途径:
A.直接被根茎叶吸收;
B.在根际分泌物、根际酶等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更小分子后,被根吸收。土壤中的所有养分必须经过质流和扩散作用移动到根的表面,然后被植物吸收。质流是指养分随水流经过土壤空隙向作物根系的迁移;扩散是指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溶质因热动力而引起的混合和分散作用。根系能吸收的外部物质都是以溶解于水的物质,有离子代换、分子代换,并且吸收的物质是有选择性的。根系就是作物与土壤、空气、水进行物质代换的工具。
腐植酸含有作物必需的多种元素,如S、O、P、N、H、C等,它们的前身就是生物体的残体,经微生物分解的产物是作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其中一部分直接与根系发生代换,进入作物体内。
另外,有些腐植酸与土壤中难溶金属离子络合为可溶性物质,如:铜、铁、锰、锌、钙、镁等,以水溶性离子态与根系发生代换,进入作物体内。而这些金属元素是组成各种活性酶所必需的组分,它们经腐植酸络合,成为能被根系吸收的有效物质,这一点是其它肥料所不具备的功能。
同时腐植酸也以这种方式进入作物体内后,进而参与新陈代谢。将腐植酸加工成水溶液喷施在作物上,可以被茎叶直接吸收;养分被茎叶吸收,称为根外施肥。它是作物获得养分的一个途径,这种施肥方法有以下特点:
a、由于茎叶面积大,与空气、阳光、水气直接接触,所以生理活性高,养分吸收比土壤根系快,可很快克服作物缺素症状。
b、与土壤根系施肥相比,茎叶吸收不存在土壤对养分的固定、钝化。 c、在作物生长中后期或土壤旱、涝时,根系活力下降,经过茎叶施肥可以补充养分。
d、在作物中后期的生殖阶段,直接喷施茎叶,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根外施肥的效果,主要决定于叶子的吸收,首先必须穿过茎叶表面的角质层。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