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临汾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分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 ,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A.夏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 B.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 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 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 2、“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3、伯利克里说:“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雅典的“独创”是 A.氏族贵族奴隶主成长为新的政治力量 B.五百人会议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C.城邦政治基础上的直接民主制

D.官职向一切成年人开放,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4、《道德经》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与其截然相反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戈拉 D.亚里士多德

5、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清末时期“有关赔款问题,……美国、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都据此提出了详细方案,……如果可能,英国、法国、日本以及荷兰将任命一个联合委员会,对一般性原则拟出共同协定。”以上“赔款问题”出现在

A.1901年 B.1842年 C.1895年 D.1912年

6、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库绸的税率提高800%,毛织品提高200%,纸品提高8%到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高。该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民族工业发展 B.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C.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 D.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 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份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以下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C.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 D.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

8、二战后,某位学者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材料中“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美苏两大集团的全面对抗 D.战后区域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9、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B.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10、《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 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11、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可能正确的是 A. m为700,n为300 B. m为800,n为200 C. m为600,n为400 D. m为500,n为500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下列属于中国人“分享”的有 ①戊戌变法②洋务运动 ③义和团运动 ④清末新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3、清末,西方学者观察到广州家庭“如有客人,男女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20世纪20年代,西方学者又注意到广州“夫妇及子与外来的男女席位混坐”。对此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传统伦理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西式社交礼仪普及 C.广州引领全国风气变革 D.男女身份地位完全平等

14、据《光荣与梦想》一书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苏联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D.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15、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是的努力看作三场实验: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 C.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运动

16、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材料表明 A.美国欲凭借综合实力充当全球化的领导者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D.经济全球化引发全球性的危机 17、《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存天理,灭人欲”

18、中国古代也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当时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黄老之学 C.董仲舒新儒学 D.程朱理学 19、“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所体现的思想是 A.权力制衡 B.依法治国 C.自由平等 D.社会契约

20、在古罗马的法律中曾记载:一名奴隶在街边砍柴。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奴隶,导致奴隶砍伤了自己的腿。依据罗马法规定,在街边砍柴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B.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C.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21、中国近代思想家钱玄同称“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跟他持相同观点的最可能是 A.张之洞 B.康有为 C.胡适 D.洪仁玕 22、《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增设 B.社会观念的落后 C.顽固势力的反对 D.大家子弟的谨慎 23、“它用聚光灯照亮一个家庭,把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很具体、很细致地描绘出来。但是,它又没有把这个家庭孤立起来写,而是把这个家庭放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来写,通过它的左右上下前后的联系,来描写当时整个社会的黑暗的、污浊的一面。”这本小说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24、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 实 结 论 相对论和经典力学是完全对立的 临淄是战国时期的冶铁中心 A 梭伦改革后,各等级公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雅典的成年男子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B 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 齐国都城临淄墓葬群中发现大量铁器 D 一部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典型该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的再现社会风貌 25、史学家甲:“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史学家乙:“冷战应归咎于美苏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史学家甲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历史 B.两位史学家分析视角有较大不同 C.两位史学家分别代表不同国家的利益 D.史学家乙用整体史观诠释历史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15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