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主备人 课 题 3.古诗两首 胡娴 胡娴 执教人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坐”教学目标 “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生字卡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山行》。 教学目标 2.学会本课古诗中的生字,能说出诗中“坐”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次备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 师肯定学生所说)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2.释题:在山上行走。 ①适当补充3.简介作者: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大李杜”和“小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李杜”,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1.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三)“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②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插图。1.画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2.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3.谁来说一说古诗配画的要求?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四)“放手”自学三、四句 先带领学生复习上面的方法,让学生分小组学习。 (五)以画为媒,加深理解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 中的哪些景色?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 果有就做一下标记。 2.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选一选“径”“斜”在句子中 的意思。 3.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吗?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四、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2
③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的顺序。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 ⑴ 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 ⑵ 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2.说说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描红和《练习与测试》。 2.预习作业: 预习古诗《枫桥夜泊》,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板 书 设 计
3
山 行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热爱大自然 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