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标准版 高三年级 语文 专题复习 作文 议论文论据 新洲三中 王艳飞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事实胜于雄辩

新洲三中 王艳飞

【教学目标】

了解议论文论据的类型,明白议论文事实论据选择的要求,掌握议论文事实论据的使用方法,提高议论文叙述事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议论文事实论据的使用方法,正确合理地使用事实论据。 难点:精当地组织与表述事实材料,提高议论文叙述事例的能力。

导语:此前讲过议论文的审题立意和分论点的设置,一篇议论文有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接下来需要什么呢?好比煮饭,锅我们架好了,火点着了,锅里的水也放好了,还需要什么?对,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如此,写作文亦是如此,想要做好一顿丰盛的作文大餐,必须要好的材料,我们称之为“素材”,也就是议论文的“论据”。这节课来学习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一、论据的类型:

1、事实论据: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是最能证明论点、最具说服力的。

2、理论论据: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理论论据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

二、选择论据的要求: 1、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 我们在选择论据时,第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选的论据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必须为中心服务。

只有围绕了中心论点,才能证明你的论点。如果不能证明,那只能是南辕北辙,一切白搭!有少数同学,临考时才思枯竭,找不到素材,结果把试卷前面的现代文、科技文大段大段抄上去,企图蒙混过关,试想这样能证明论点吗?能得高分吗?

有同学以《勤能补拙》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以下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并说明原因。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的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习,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①④合适,②③不行,②③只是“勤”,不能体现“补拙”。所以写议论文选素材时要想好,选准,下手!

2、论据要典型

材料必须要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普遍性。因此在写作中列举名家名言和事例,更有说服力,能更充分地证明中心。

同学知道为什么许多广告要找名人吗?名人具有说服力,有号召力。同样一款洗发水,一个普通人说用了好,另一个范冰冰用了说好,你更容易相信谁?没错,这就是“名人效应”。

题为《生命的重要性》,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是否典型?

往往这些说早死和晚死一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起码我是有一点根据的。我有一个亲戚,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就是因为不关心自己的生命而得了一种病。他说治不好不治,也该走了。他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却怕得不得了,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就不行了。手术的成功率小,如果不做手术就一点机会也没有,就等死。他这下可急了,家人不同意他做手术,他自己却死活要做。他满头大汗,很是紧张。在医生给他做手术的时候,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一位医护人员的手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表面没事,可是他心里在害怕啊,他怕手术不成功,他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一直看着医生,然后闭上眼睛,他自己为自己保佑。结果,手术成功了,他松了一口气,然后说一句话,“生命真重要,不能小看它”。

明确:这则材料不典型,特别啰嗦不凝练,不足以说明“生命的重要性”,没有说服力。所以我们不要随意列举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不典型事例,这类材料缺乏“共知性”。而我们的同学写作文时,经常一提笔就是:“我有一个同学”“我有一个邻居”“在初中时的一次体育课上”“我看过一则笑话”“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然不是说不能举身边的事例,只是缺乏独特的生活体验和阅读视野而如此举例,会让人乏味。

3、论据要新颖

不要只举那些陈旧、缺乏新意的材料,应该列举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使文章充满新鲜的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蔷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咬文嚼字》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朵的人是天才,那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呢?这就是朱光潜先生所写的“套板反应”。我们学生也有特别“钟情”的材料,比如说:司马迁、陶渊明、屈原、项羽、苏轼、爱迪生、海伦凯勒?? 所以有阅卷老师感叹说:“一到6月7日,古代名人及其事迹就开始高频率出现,屈原不停地跳江,变成跳水运动员;项羽不停地自杀,剑放在脖子上拿不下;韩信干脆赖在别人胯下不起来??

我们所说的这些材料不是不典型,只是用多了,用俗了,就缺乏新鲜感,令人生厌。新鲜的材料从哪里来?

明确:应从生活中体验,从阅读中积累。

综合材料:

梅兰芳教会了我们: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曾拜师学艺,但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这对于当时正信心勃勃的梅兰芳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重拾心情,灰心丧气从此灰飞烟灭,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随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最终,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有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戏剧家。因为他不轻易说“不”,所以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明确:这段文字用梅兰芳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这一分论点。文段叙述了天生“一双死鱼眼”的梅兰芳为了实现理想,用喂鸽子、养金鱼的机会来练眼睛,使其灵动的经历。仰望长空紧追鸽子,俯视水底寻觅金鱼的苦练正是“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的最好的诠释 。

这一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与论点一致;选择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学艺经历作为论据,十分典型;选择他以喂鸽子、养金鱼的方式来练眼神的事例,给人新颖的感觉。

材料做到了围绕中心,很典型,很新颖,接下来该怎么用呢?如果我们的同学,只知道提观点+摆事实材料,其中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那这样的作文只能用两个字评论——失败!因为这其中完全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

我们所接触的素材,好比是璞玉,是浑金,未经雕琢,未经提炼。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材料进行提炼,进行分析。以下推荐三种方法:1、假设分析法;2、因果分析法;3、正反对比分析法。

三、使用论据的方法 1、假设分析法:

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标志性词语有假如、如果、试想、倘若等。

【论点】信念

【论据】司马迁受了腐刑之后,虽然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摧残,受到了一些人的耻笑,但他并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

【假设分析法】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请用假设分析法续写一段论述性文字 【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

【论据】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决,身首异处。

【假设分析法】明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的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么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呢?由此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