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2011年3月16日在邯郸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邯郸市代市长 郑雪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下大力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342.2亿元,增长13.1%;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3.9亿元,增长2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增长33%。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力推进“3+3+3”主导产业倍增计划,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投资占45%,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58.1亿元和84亿元,增长36.3%和30%。坚持不懈抓投资、上项目、增后劲,深入推进“双十百千工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5.1亿元,增长25.1%。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111个,竣工82个,总投资1122亿元。谋划超亿元项目1180个。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东部振兴步伐,东部十县全部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6个百分点。
(二)“三农”工作形势喜人。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各类涉农补贴10.3亿元。在全省率先建设“吨粮市”,深入推进“4123”双增工程,战胜春寒、干旱等自然灾害,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总产476.1万吨,创历史新高。蔬菜、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稳定增产,畜牧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38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59%。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引黄入邯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邯郸段全面开工。造林绿化45.5万亩,绿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市财政安排7000万元支持新民居建设,新华社刊发长篇通讯,对我市经验予以报道。
(三)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持盘活存量和优化增量两手抓,市财政安排1亿元,支持工业技改和重点项目
131个,带动信贷和社会投资200多亿元,工业技改“四种模式”在全省推广。在全市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对标行动”,强化运行监测和要素保障,狠抓节能减排,企业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中船重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八大系列产品投产,光导鼓、特种气体产能居全国第一;美的邯郸工业园一期竣工投产,填补了我省白色家电制造业空白。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行业技术水平,2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硅谷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我市入选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产业聚集区建设快速推进,冀南新区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邯钢工业区企中村整体搬迁启动,经济开发区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14.2亿元,增长15%;利润148.4亿元,增长26%。
(四)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总投资440亿元的57个现代物流项目加快推进。现代国际汽贸城开工建设,国际陆港物流园区进展顺利。新兴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列入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农村市场进一步繁荣。成功举办装备制造、建材、耗材等10大会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6亿元,增长18.5%。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投资19亿元,强力推进一大批旅游项目,广府古城开发和漳河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市旅游业总收入76.3亿元,增长27.9%。现代金融发展势头强劲,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邯郸银行在石家庄开设分行。晨光生物成功上市,开创了我市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先河。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131.5亿元和1318.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5.3%和16.3%。
(五)城乡面貌发生巨变。以“全省看邯郸”的气魄和力度推进三年大变样,城中村、旧城和棚户区改造步伐不断加快,全年拆迁1723万平方米,城建投资完成770.3亿元,均占三年总量的50%。坚持“三个面向、四个开放”,加快实施了一批城建重点工程,丛台广场建成开放,文化艺术中心主体框架封顶,占地5874亩的五仓区开发整体推进。既有建筑包装改造和夜景亮化全面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五河”治理加快推进,南湖、北湖景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两厂(场)”建设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任务。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主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26天,增加6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青兰、大广高速邯郸段和邯武快速路建成通车,定魏、邯临、南北环等公路改造工程竣工,邯黄铁路、邯济邯长铁路扩能、邯郸火车站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强化。我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形象品位跃上新台阶,荣获全省三年大变样工作突出贡献奖,武安、魏县被评为全省三年大变样先进县。总投资798亿元的216个城建项目集中开工,在全省率先启动“三年上水平”工作。
(六)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31户企业实施旧厂改造退城进郊,激发了企业活力,促进了产业升级。财政综合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效能得到提高。不断拓展对外开
放的广度和深度,深化与冀中能源、河北钢铁、北京金隅、中国恒天等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成功引进日本三菱、荷兰哈克、中国建筑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对外协作更加广阔。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1亿美元,出口创汇8.8亿美元,分别增长52.2%、59%,增幅居全省第一和第三位。我市获得全省对外开放特别贡献奖和“海外最具影响力城市”殊荣。民营经济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新金钢铁公司晋级“中国企业500强”。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520.4亿元,增长15.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4.9%。
(七)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切实解决事关民生的现实问题。全市民生支出达150亿元,增长24%,62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推行民生补贴“一卡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5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万人。社保“五险”扩面20.5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135万人,惠及60岁以上老人28.8万。解决了308个村37.8万人吃水难问题。转移农村劳动力24.2万人次,3万农民如期脱贫。加强物价监管,及时对生活困难群众实施价格补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2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085元,增长14.3%。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经济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成效显著,新农合参合率达95.9%,提高5.1个百分点,重大疾病预防能力得到加强。新建标准化学校50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电视连续剧《广府太极传奇》在央视热播,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唱红首都大舞台。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欢乐乡村”文化工程成效突出。成功举办中国邯郸太极峰会,中原民间艺术节荣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信访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积极做好援川、援疆和支援玉树地震灾区工作,率先完成援疆项目河北新村建设。国防和民兵预备役、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物保护、妇女儿童、爱国卫生、残疾人、审计、监察、体育、慈善、老龄、档案、人防、地震、气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0年,我们以创先争优的进取意识、以求真务实的超常举措、以克难攻坚的过硬作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多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位居前列,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五年,我们沉着应对,顽强拼搏,化危为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办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事,办好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实事,创造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辉煌。
这五年,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实现“两个翻番”;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十五”末的2.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75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邯郸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荣获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第十名。
这五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钢铁、煤炭、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