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方法和知识点总结

完美WORD格式

高三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一、2015~2016全国高考选择题考查内容双向细目对照表 2016 2015 题号 Ⅰ(乙)卷 Ⅱ(甲)卷 Ⅲ(丙)卷 Ⅰ卷 Ⅱ卷 生活中常见无机物的性古文中蕴含燃料的燃烧化学物质与的有机物的质与应用的“化与大气污染食品安全7 性质与用途——关注化学”——关——关注化——关注化——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注化学的发学与环境 学与生活 学与生活 活 展历史 阿伏加德罗阿伏加德罗生活中常见常数的综合常数的综合有机物的应有机物的分判断——从有机反应类判断——从8 用、同分异构子式与有机定量的角度型的判断 定量的角度体、反应类型重要反应 认识物质及认识物质及的判断 其变化 其变化 实验基本操常见有机物元素周期律作——物质有机物的结元素周期律的名称、同分与元素周期的溶解、气体构特点、定量与元素周期9 异构体、反应表——元素的净化与收的角度研究表——元素类型的判断 推断 集、物质的分化学反应 推断 离 实验基本操阿伏加德罗有机物同分作——有机简单有机物常数的综合异构体数目化学实验的物的分离、气的机构特点判断——从10 的判断——操作、现象与体收集、溶液——知识的定量的角度思维有序性结论 配制、气体的迁移应用 认识物质及考查 除杂 其变化 有机物同分电化学原理电极原理与原电池原理原电池原理异构体数目的综合——11 应用——三与应用——与应用——的判断——可逆电池的室电解 新型电池 新型电池 思维有序性充放电分析 考查 海水的综合溶液中的离离子反应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应用——离子平衡——应用——常与元素周期与元素周期12 子反应、物质滴定曲线的见物质的鉴表——元素表——元素的分离和提理解 别 推断 推断 纯 元素周期律溶液中的离溶液中的离化学实验的与元素周期化学实验方子平衡——子平衡——13 操作、现象与表——元素案的评价 离子浓度、平稀释曲线的结论 推断 衡常数 理解 专业 知识分享

完美WORD格式

一、有关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类选择题 1.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受PM2.5污染的空气不一定是胶体。 2.一级能源与二级能源

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电能,一氧化碳等。

3.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它们对应的污染物

环境问题 污染物 酸雨 SO2(主要)及NOx 光化学烟雾 NOx及碳氢化合物 臭氧层空洞 氟氯代烃及NOx 水体富营养化 含氮、磷的化合物 温室效应 CO2及H2O、CH4等烃类化合物 白色污染 有机难降解塑料 废电池 重金属盐 4.STSE解题“四步曲”(如右图) 5.解答STSE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回归生活:掌握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维生素C的还原性,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区别。 (2)了解环保知识: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而非pH<7的降水;CO2既不会导致酸雨,也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3)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如氯水的性质、漂白粉的作用、明矾净水原理、纯碱的工业制备等。

6、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

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典例导语 审题指导(去伪存真)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题干 关键词:正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老化的本质是什么?①增塑剂的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选项 挥发;②长链断成“小分子”。生了加成反应 发生加成反应本质因素是什么? 专业 知识分享

完美WORD格式

聚乙烯中有双键吗?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表象B.煤经过气化和液体等物理变“名不副实”,化学中这样的名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词还有很多,如:碱石灰、淀粉溶液、高分子化合物等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不能简单类比,碳纤维属于新型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无机材料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D.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均为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化学变化 关键信息(关键词、重实质) ①判断“正确”还是“不正确”;“一定”还是“可能” 第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②明确物质的分类标准 ③从属关系(包含、交叉、并列) ①俗名:是否名副其实(如纯碱属于盐) 第二步:识别题目所设陷阱 ②性质(如显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③简单类比,以偏盖全 [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 二、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类选择题

1.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正误判断类试题的解题要领 (1)“一个中心”: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1

(2)“两个前提”:在应用Vm=22.4 L· mol时,一定要有“标准状况”和“气态”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 (3)“三个关系”

①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间关系; 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间的关系;

③“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离子或分子)数之间的关系。 2.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的几个易错数据

37

(1)明确下列常见微粒的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分子质量:D2O、DCl、—CH3等。特别是D2O考查较多,其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10、10、20。 (2)掌握下列常见物质的结构和化学键数:

①烷烃(CnH2n+2)分子中含共价键的数目是(3n+1);

②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1molP4(白磷)中含6molP-P键、1mol晶体硅(或金刚石)中含2molSi-Si键、1molSiO2含4molSi-O键

(3)熟记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得失电子数的关系:

①1 mol Na2O2与足量水或CO2反应转移电子1 mol;当生成1 mol O2时转移电子2 mol ②1 mol Fe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电子3 mol;1 mol Fe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3 mol;1 mol Fe与少量稀硝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2 mol ③1 mol Cl2与足量铁完全反应转移电子2 mol,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1 mol。

专业 知识分享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