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测试题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测试题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成功地将杀虫蛋白基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回答1—3题。 1.转基因抗虫棉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是( )

A.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B.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C.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D.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

2.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

A.改变了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 C.是改变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对策是( )

A.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B.提高农产品的外表美观 C.降低农产品的价格 D.发展抗病虫害的优质作物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挑战。根据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与世界相应指标关系图”,回答4—5题。 4.从国际价格比看,图中四种农产品受国际市场冲击强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油料、水果、水产品、粮棉 C.粮棉、水产品、油料、水果

B.水产品、粮棉、油料、水果 D.水果、油料、水产品、粮棉

(( )

B.使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不明显 D.将影响世界农业的地域类型

3.针对发达国家的高标准绿色壁垒(安全、无毒),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应采取 的

5.关于图中农产品在我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第二级阶梯上也有商品粮棉基地分布 B.我国北方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南方是花生 C.我国北方主要水果是苹果、柑桔,南方是香蕉、荔枝

D.我国最大的渔场是长芦渔场

下图是欧洲西部农业产值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影响其产值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科技 C.气候 A.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B.地形 D.市场

图1

7.X地农业地域生产类型是

B.乳畜业 D.种植园农业

( )

在蔬菜、花卉等的栽培方面,发达国家采用玻璃温室,生产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但多采用塑料大棚。回答8—10题。 8.这种温室农业属于

( )

A.自给农业B.粗放农业C.混合农业D.商品农业 9.玻璃温室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10.我国海南岛利用光热条件,重点发展蔬菜,花卉的生产供应北京市,主要依赖( )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④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②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③优良的品质和政策优势

下面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这四种农作物分别是 棉花 ②油菜 ③花生 ④水稻

C.①小麦 ②油菜 ③花生 ④甘蔗 A.热量不足

C.土壤贫瘠

D.①甜菜 ②甘蔗 ③棉花 ④水稻

12.图中的农作物④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能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 )

B.水分不足D.地势低洼

( )A.①小麦 ②水稻 ③棉花 ④油菜B.①

山东原是我国的粮食、棉花、花生生产大省,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普遍采取了温室大棚和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反季节蔬菜,回答13—14题。

13.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已由种植园农业区向商品谷物农业转变 B.农业生产由于科技发展摆脱了地域的限制 C.该地区已经成为典型的混合农业

D.人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

14.我国蔬菜等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原因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B.我国种植蔬菜的自然条件好

( )

C.我国种植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少、质量高 D.我国种植的蔬菜科技水平高 15.下列反映农业生产的文字和谚语中,与农业生产特点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地域性

A.“口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周期性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

C.“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固定性 D.“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季节性

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利集团生产的乳制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回答16—18题。

16.影响伊利集团乳制品生产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消费市场 因素是( )

A.消费市场 集团应该走( )

A.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道路 C.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

B.资源密集型的发展道路

D.主要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发展道路

B.冷藏保鲜技术

C.廉价劳动力

D.便利的交通运输

18.为了应对加入WTO后我国乳品工业面临的冲击和竞争,为了“中国伊利”的恒久品牌,伊利

B.原料基地

C.廉价劳动力

( )

D.雄厚的技术力量

17.近几年,伊利集团液态奶生产灌装基地在北京、大庆等城市落成,影响这些基地建设的主导

2005年3月,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特大型企业“首钢”搬迁工程已启动。在距离北京225千米的中国北方港口—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的曹妃甸,一个年产达800万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型钢铁厂将建成,它将是搬迁后“首钢”的载体。回答19—21题。 19.“首钢”搬迁工程酝酿已久,迟迟没有启动的原因是( )

A.区位优势突出

B.社会效益好

C.工业的惯性 ( )

B.还北京一片蓝天并融入区D.经济效益好

20.“首钢”搬迁的目的是 域经济协调发展之中

C.把年均80多亿的社会增加值转移至河北 D.为实现2008年的“绿

( )

色奥运”将污染迁移到河北

21.关于“新首钢”区位优势不正确的叙述是

B.可利用来自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资源发展生产

C.能发挥曹妃甸天然良港的优势,生产和出口高档次钢材 D.距离京津地区较近,可得到来自两地的技术支持 下图是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下列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或地点)是

( )

①美国“硅谷” ②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③印度班加罗尔 ④德国鲁尔区⑤英国阿伯丁

A.靠近劳动力质优价廉区,可以为当地8.5万人提供就业岗位

A.将旧址开发成新的旅游景点,吸引游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