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2—26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海洋与陆地”、“七大洲”、“四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概况,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能简单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5.通过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海洋与陆地”部分激励学生利用以前的课外知识判断推测海陆面积比例,从而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七大洲”、“四大洋”强调利用各种地图、地理图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海洋——生命的摇篮。逐步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自觉保护环境,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了解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以及有关大洲、大洋突出特色的“世界之最”,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序等是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关系有一定难度。 教学突破

不论是大洲的分布、大洲、大洋的特色还是位置关系,都应从地图中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各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表,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进而熟练掌握,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好相关图片、资料,多媒体演示 2.学生手中有地球仪,便于直观的观察。 学生准备

1.学生准备好纸、笔(最好是彩色笔)

2.搜集有关洲界线、国界线、跨越大洲的国家、跨越大洲或国家的城市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资料创设地理情境) 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一、海洋与陆地

通过阅读分析地图资料,解决问题

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二、七大洲 读图辨认,并用图总结、记忆

利用地图来巩固加强重点内容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出示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资料 创设情境:对于我们的生存空间,我们习惯成自然的称之为“地球”,感觉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的行星”甚至“水球”才合理。 二、海洋与陆地 教师活动 1. 指导学生读图并分析。 地球图片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地球上海洋比陆地面积广大。 学生活动 1.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或各种地图上的颜色,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陆地,而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阔的海洋。 2.学看世界海陆面积比较(扇形统计图) 分析可知: 在地球的总表面积中,海洋占了29%,陆地占了71%,即“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学生活动 对地球的表面形成初步的直观印象 启发学生思考,进行大胆假设 2.出示图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1) 指导如何阅读扇形统计图 (2) 总结世界海陆面积的比例并板书 3.出示两半球图,指导学生分析 3.阅读东、西半球图,南、北半球图 (1) 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分析陆地的分布规律可知: 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北半球。 (2) 即使这样,陆地也没有均匀遍布地球表面 三、七大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我们人类大都生活在陆地上,1.学生一般能够说出陆地的大小等方面的不 但实际上陆地与陆地也有差别: 同 2. 大陆、岛屿、大洲 (1) 板书列出三个名称,引导学生分辨其差别 (2) 出示地图,举例说明 (3) 简单介绍岛屿、群岛的定义 3.七大洲 (1) 指图分辨世界七大洲的名称,位置。 (2) 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 (3) 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利用口诀帮助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练习巩固(主要针对:体现各大洲特色的“世界之最”、各大洲的位置) (1)分别找出: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最小的 大陆、最大的岛屿、最大的群岛、最大的大2.通过阅读书上的课文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3.仔细观察世界地图,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中分别找出七个大洲的名称位置。 阅读“七大洲面积比较”观察各大洲轮廓、形状,发挥想象,直观记忆 根据统计图按大洲面积大小排序并记忆 4.反复阅读东、西半球图和南、北半球图 (1)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大的大洲——亚洲、最小的大洲——大洋洲、洲、最小的大洲、位置最北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等 (2)通过指图做书上活动,找出各大洲的分布 分布在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 位置最南的大洲——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东半球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2)西半球主要有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主要有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 南半球主要有南极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5.仔细观察各大洲的轮廓特征,简化成简单5.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绘制简图 的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本课总结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而海洋更是生命的摇篮,认识各个大陆、岛屿、大洲为我们以后了解世界做好准备,而神秘的海洋更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研究,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向世界出发。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1. 海洋29%,陆地71%,即“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2. (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东半球比西半球多 二、七大洲

1. 大陆: 2. 岛屿: 3. 大洲:

4. 七大洲:亚 非 北 南 南 欧 大

洲 洲 美 美 极 洲 洋 洲 洲 洲 洲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 根据补充的统计数据,绘制海陆面积比例的扇形统计图或其他形式的统计图。 2. 仔细观察每个大洲的轮廓形状,抽象为简单的几何图形,据此绘制大洲轮廓略图。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洲界线:通过活动进一步训练学生读图用图

四大洋:以读图练习为主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主要利用问题体现两课的连续性) 学生活动

将上下两节课内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阅读地图,找出相应的地理事物,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

掌握大洋的分布和特点。

学生活动 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