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区域层可以重叠或覆盖相同的范围,如两个不同时期的受灾区域可能重叠或完全相同。
⑵一个区域可以有分离的组分(或圈)。如多岛屿组成的政区区域。 区域数据结构由两个基本元素组成:一个是关于区域与弧段关系的文件,另一个是关于区域与多边形关系的文件。
5、在进行坐标的几何变换时,合理的控制点数量和布局是怎样的? 利用一套控制点和变换方程,将数字地图或图像从一种坐标系转换成另一种坐标系的过程。
坐标系统的几何变换包括:
等积变换:允许旋转矩形,保持形状与大小不变。
相似变换:允许旋转矩形,形状不变,单大小改变(至少需要两对对应控制点,计算四个变换参数)
仿射变换:允许矩形角度改变,保留线的平行性(三对对应控制点,六个变换参数) 透视变换:允许角度和长度变形(五对对应控制点,十个变换参数) 拓扑变换:保持拓扑不变
6、在以道路形成的网络中,权重是网络分析的重要参数,道路的哪些属性可作为权重考虑?为什么?
7、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具有互补性,指出在哪些方面具有互补性。 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 矢量
1、便于面向现象(土壤类,土地利用单元等) 2、结构紧凑,冗余度低,便于描述线或边界。
3、利于网络、检索分析,提供有效的拓扑编码,对需要拓扑信息的操作更有效。 4、图形显示质量好,精度高。 缺点
5、数据结构复杂,各自定义,不便于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交换困难。 6、多边形叠置分析困难,没有栅格有效,表达空间变化性能力差。 7、不能像数字图像那样做增强处理
8、软硬件技术要求高,显示与绘图成本较高。 栅格
1、结构简单,易于数据交换。
2、叠置分析和地理(能有效表达空间可变性)现象模拟较易。 3、利于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便于图像处理。 4、输出快速,成本低廉。 缺点:
1、现象识别效果不如矢量方法,难以表达拓扑。
2、图形数据量大,数据结构不严密不紧凑,需用压缩技术解决该问题。 3、投影转换困难。
4、图形质量转低,图形输出不美观,线条有锯齿,需用增加栅格数量来克服,但会增加数据文件。
8、GIS的查询方式有哪些?实现自然语言查询需要做哪些基本工作?p195 目前GIS的空间查询主要4种方式:
1) 扩展关系数据库的查询语言(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缺陷:SQL结构很难描述复杂的空间关系查询、简单的表格形式不能作为空间数据的表现形式。
2) 可视化空间查询 将查询语言的元素用直观的图形或符号表示
3) 超文本查询 将图形、图像、字符等都当作本文,并设置一些热点
4) 自然语言空间查询 必须将自然语言中的模糊概念量化为确定的数据值或数据范
围。
三、分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分析三种传统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络和关系)存储空间图形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模型。它将数据组织成一对多关系的结构,其特点为①有且仅有一个节点无双亲,这个节点即树的根;②其它节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特别适用于文献目录、土壤分类、部门机构等分级数据的组织。但不能表示多对多的联系。
网络模型:用丛结构(或网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其联系的模型。在该模型中,各记录类型间可具有任意个连接关系。一个子节点可有多个父节点;可有一个以上的节点无父节点;父节点与某个子节点记录之间可以有多种联系。
特别适用于数据间相互关系非常复杂的情况。缺点是由于数据间联系要通过指针表示,指针数据项的存在使数据量大大增加,当数据间关系复杂时指针部分会占用大量数据库存储空间。另外,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指针也必须随着变化。因此,网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