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班级失窃

如何处理班级失窃事件

班主任,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班级里出现失窃现象。多年来,我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要让孩子做个诚实守信的人。所以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将“诚实做人踏实学习”作为班级口号,但尽管我非常注重班级的诚信问题,班级还是避免不了地会出现失窃现象,少笔少橡皮是屡屡发生的小事,这些事也不能完全定性为失窃,因为很多因为学生没有妥善保管自己物品的意识和习惯,但偶尔出现的丢钱事情让我非常失望,但可能自己缺乏处理类似事件的经验,也存在自己比较急躁的因素,处理成功的几率很低,这时,我总会显得很焦虑,因为我总觉得,如果不把类似的事件查个水落石出,就会在班级里出现一种不良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是会传染的。因此,我一直都在思考,有没有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可以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实践经历告诉我,只有比较有效的方法,不存在绝对有效的方法。于是,我就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怎样在班级里营造一种诚信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诚信氛围里自觉树立诚信意识,这应该是治本之策。 我处理成功过的几件事在方法上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找当事人问清楚,缩小目标范围,再各个击破,如果处理成功,我信守对学生的承诺,为他保密。但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运气比较好,问话的同学确实就是目标人物,而且这学生其实内心很单纯。另外,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有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在这次班主任沙龙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两点,一是处理类似事件时要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不同对待,处理之前一定确定丢失的钱确实不是自己放错地方,是被人拿走了。以下是我在原单位碰到过的一个案例:

一、个案描述

徐同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为人诚恳、乐于助人。记得我接班(二年级)后,第一天和他们吃午饭,他就主动提出管理同学取饭菜的秩序,当时,他令我眼睛一亮。为了表示对他这种行为的肯定,我不但在全班同学表扬他,还让他担任午饭管理大组长.那一刻,我看到他脸上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快乐。因为受到了鼓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他的积极性一直很高。但好景不长,第一学期期中后,他的缺点就一一暴露出来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插话、作业完成不认真,字迹潦草、课间爱打闹。他的学习成绩也慢慢下降了。到了第二学期,他更是变本加厉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同桌同学,还做了几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些事都反映了他在诚信方面出现了问题。他的这种变化,正说明学生的品行问题具有反弹性,魏书生老师在他的《教学工作漫谈》一书中写道:“德育不同于智育之处,在于受复杂环境的影响过大,反复过大。学习成绩提到一个高度之后,一般不容易有较大反复。德育则不然,一名看来积极上进的学生,环境一变化,则可能消极落后。”基于这一点,我们这些德育工作者,就更有信心在在学生德育问题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徐同学曾两次拿了同桌的钱。我在徐同学同桌女生家校联系册的留言上发现,她先后在班级里丢了56元和50元,而这些事她都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其中丢50元钱这件事已经过了很久。看到这些留言后,我当时立刻就有“怒火中烧”的感觉,因为班级里总出现一些做错事却不愿意主动承认的事,在教育学生上,我最大的愿望是每位学生都能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现在班级里出现了丢钱现象,我自然有些难以接受。但最终,我还是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处理这件事。 二、教育措施及效果

徐同学两次拿同桌的钱,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在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上,我有过比较深刻的思考,现将解决措施及教育效果分析如下: (一)教育措施:

1、找丢钱的当事学生了解情况。我首先和丢钱的女生单独交流,从她那里了解到,当时知道她从老师那里找回零钱的同学只有少数几个,而主动问她找回多少钱,并且知道她找回5 .6元的同学只有他的同桌徐同学。她还把钱从书包里拿出来给他看。于是,我缩小了了解范围。

2、找徐同学耐心交谈。接下来,我首先找了徐同学单独交流。我蹲下来耐心地问他:“你是余同学的同桌,老师想问你个问题,知道她从老师那里找回的56元钱去哪了吗?知道的话帮她找找,她现在很着急呢。”他抬头看看我,随即便摇头否认说:“我不知道,我没拿过。”于是我就凑在他耳朵旁,悄悄地说:“那你好像问她找了多少钱,你还知道她把钱藏在书包里,这又是为什么呢?你再仔细想想好吗?想到什么了就来告诉我吧!”这时,他低头沉默了,看到他的这种反应,我诚恳地补充了一句:“假如是你开玩笑拿了她的钱,并且把它们藏起来了,你就悄悄地放回去,或者悄悄地拿来给我,我帮你放回去,我保证会替你保密的。”说完,我打算起身走了。这时,他拉住我,同样凑着我的耳朵说:“是我拿的,我已经用了1元钱,另外4.6元钱我去拿来给你。”说完,他跑进教室拿了钱,悄悄塞到我手里。那一刻,我的内心被激起了层层涟漪,那是一种被学生信任的感动。我赞许地摸了摸他的头,又蹲下来悄悄地跟他说:“那你知道她上次的5元钱去哪了吗?再帮老师好好想想吧,好吗?”他先是迟疑了一会儿,接着说:“那你能不跟我爸爸妈妈说这事儿吗?”我笑着说:“老师一定会好好地跟他们讲,保证他们不会打骂你,这样可以吗?”在得到我的保证后,他低声说:“上次的5元钱我已经用完了。”听完他的话,我并没有问他为什么要拿钱,怎么花的,只是轻声地问他:“那你打算怎么还这6元钱呢?”他肯定地说:“我把爸爸妈妈给我的零花钱积下来还。”我首先用微笑肯定了他的做法,从他单纯的回答中,我能体会到他还是愿意为自己的行为的负责的。接着,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想还是请爸爸妈妈帮忙还吧,我相信你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了,这样,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会很高兴的。”他点点头?? 这一切都是我和他之间悄悄发生的?? 3、实践自己对徐同学的承诺。我首先和他父母作了交流,让他们知道这件事的严肃性,同时也希望他们不要过分焦虑,孩子偶尔表现出这样的行为也是正常的。我在交流中和他们达成一致:在家里不打骂他。因为越是关系孩子品行的问题越不能粗暴对待,而是要耐心地引导教育他。他父母同意了,也这样去做了。另外,我也和余同学以及她的父母作了沟通,希望他们能考虑到孩子的成长问题,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他们也欣然同意了。就这样,我把事情就此结束了,并没有把徐同学作为反面例子在班级里进行公开教育。家长的配合,让这次无声的教育悄无声息地结出了硕果。魏书生老师以他多年的教育阅历告诉我们,和家长共同教育效果好。

(二)教育效果

事后,徐同学果然再也没有做类似的事,更让人欣喜的是,他的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上课举手发言的积极性高了。我从他眼睛里看到的是他对我的信任,这让我体验为人师的幸福。我知道,和风细雨滋润了他的心田。 三、个案反思

经过这件事,我有这样几点朴实的反思:

1、教育在和风细雨下才能真正深入学生内心。只有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才能滋润学生心田,任何暴风骤雨式的所谓教育只会让学生改好的决心不幸夭折,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以前,我碰到事情,都是先对学生严厉地教育一番,以致于有些学生碰到事情也不敢和我说,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疏远了。这让我想起王晓春老师在他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卷)》一书中写的一段话:“你会看到很多教师性格和心理都存在一些问题,柔而不韧,脆而不坚。他们往往像一把柴火,呼地一下就烧完了。发生问题风风火火赶到现场,不问清情况,张嘴就大肆进行道德谴责。有很多事情当时发火没有用,需要事后

做很多工作。他们恰恰把重点放在当时,而只要自己一消了气,好像工作就做完了。问题不能去根,这类事情以后就还要不断重演。”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正在这怪圈中挣扎。

2、对学生也要遵守约定。平等地对待学生,照顾学生的自尊,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在这件事的处理过程中,我充分尊重了徐同学的自尊性,也遵守了我们之间的约定。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唯有尊重生命才能实现生命之间的和谐交融!

3、对学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分析徐同学该行为的背后原因,有一部分责任在于我,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想引起老师注意的学生,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对。我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在他第一学期出现倒退后,我没有过多地耐心教育,而是草率地摘掉了他的红领巾,在班级里也是经常公开批评他。这样,他就渐渐远离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所以,我自己也应该进行深刻的思考。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真正顽强的教师,在战略上是执着的,目标始终如一,百折不回。但在战术上,肯定是灵活的。和风细雨般地教育学生何尝不是顽强的一种境界呢!于永正老师曾说过,当老师的,不但要读书,还要会玩,会忙中偷闲。如果我们能以玩的心态来教育学生,教室里时时弥漫着的火药味必将消失殆尽;如果我们以一种玩的心态和学生共处,那么就能自然融入童心世界,以商量的口吻解决与学生之间的问题,因为这时的学生仿佛成了自己的同伴;如果我们能以玩的心态来看待德育问题,那么我们的内心世界自然是和风细雨好天气,自己的心声也会幻化为涓涓细流,汩汩流入学生心田,最终进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