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92 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有所区别,材料后不再出现限制性的话题,不再限定文体,所提供的材料也更为丰富,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考生要根据不同材料,准确把握“四清”: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并列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那么,考生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那么,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构思作文。
4.析清意义。有些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所以考生在审题时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须要着重指出的是,文学性材料一般都是十分简短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的诗歌或散文片段。这些材料或者通过意象(形象)的寓意、象征意义及意象(形象)之间的关系来体现哲理,或者直接揭示哲理,因此考生在审题时必须抓住其中体现哲理的关键语句。
总之,新材料作文较传统的材料作文,在立意方面有着更多的角度,但是真正切合材料主旨的角度也许只有较“独特”的那么几个或一个。所以,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考生应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四清”,确保文章立意准确、深刻而有新意。当然,“文无定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以上所提供的只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使之发挥作用,就要在写作中进行实践,并进行摸索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审好题,立好意,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滑雪是一项很好的运动项目,穿越林海雪原,飞速行进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体会从山坡上急速滑降时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真是充满了无限乐趣。但滑雪者都清楚地知道,要想轻松愉快地顺着山坡往下滑行,就必须先背负器材、一步一步辛苦地登上山顶。
文字类材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料作文中的材不得抄袭。
料一般来说分
为两大类:
1.“话题式”的材料。所给的文字表达一个相对集中的中心,或者是一个相对明确的指向。考生如果把这一中心总结出
【佳作展台】
花开的前奏
花开遍地香。一朵花的盛开,必然要经历阳光的照耀与雨水的洗礼。
“人生是艰苦的。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罗曼·罗兰如是说。我们不能选择人生,如果面对苦难,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给出了答案:“跟着他们走吧,跟着那些散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孤独奋斗的人走吧。”有多少人因不能战胜苦难而最终被苦难征服,有多少人因不愿直面惨淡的人生而为惨淡的人生所奴役。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滑雪爱好者不先背负器材,克服困难,一步一步辛苦地登上山顶,又怎能体会到从山坡急速滑降时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呢?真正的强者是敢于直面困难,将困难踩在脚下的人。
不能承受风雨,又怎能看见花开的绚丽?
被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20岁起就开始漫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其间他遭遇了多少困难?为克服困难,他又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也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才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艰苦奋斗了40年,阅读了1500多种书籍,所做的各种读书笔记有100多本,他在这期间,不知遇到了多少磨难、多少阻挠。德国的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创作出了对世界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在这期间,他为此差一点惨死异国。
要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来写就可以了。材料多是格言、哲人说的话等。
是在围绕“材料”来写了。
2.“选择式”的材料。所给的文字中涉及几个方面,但考生只来后,按照“中心”来构思、写作,就完全
直面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是灰色的,也是痛苦的,但结果却是可喜的。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与正视困难、直面苦难、艰辛付出、勇于抗争是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还有这样一位勇士,用笔做矛,与黑暗努力斗争;以笔为号角,唤醒麻木的国民。他用血和泪写成的文字激励黑暗中的人前行,他的果敢刚毅,他的浩然正气直上云霄。
面对反动派的镇压,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那倔强的八字胡里包含着永不妥协的精神。他就是鲁迅,他的字典里更是写着“不惧困难”!
花开的前奏,是经历重重困难,花儿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于是,花开遍地香。
如何规避审题不准、立意偏差的雷区
1.看清要求,认真审题。考生在下笔之前一定要弄清题目要求,即不仅要看清问题所提供的材料,还要看清命题者在材料之后提出的各项写作要求。
2.全面联系,理解文意。考生在把握文题所提供的材料之后,正式下笔之前应全面深入地理解题意,写作时应联系整体来考虑,以更准确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