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第二部分:排序算法验证及评价

◎实验题目: 排序算法验证及评价(排序器)

◎实验目的:通过编写内部排序算法程序,加深排序算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这四种算法在特定数据条件下的效率进行分析和评判,理解各个算法的效率优劣。

◎实验内容:实现以下六种排序算法,将给定的不同规模大小的数据文件(data01.txt,data02.txt,data03.txt,data04.txt)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分别存储到sorted01.txt,sorted02.txt,sorted03.txt和sorted04.txt文件中。 1)、Shell排序; 2)、Quick排序 3)、锦标赛排序; 4)、堆排序 5)、归并排序; 6)、基数排序

在实现排序算法1)~4)时,统计数据元素比较的次数和交换的次数,进而对这四种算法在特定数据条件下的效率进行分析和评判。 一、程序形式

1. 本演示程序中,进入运行界面,程序提示输入操作(排序方式)和数据存放文件名,然后程序读入数据后建立顺序表,输入完毕后程序进行排序并输出到文件,同时统计比较和交换次数。

2. 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

(1)输入要进行的操作和数据存放文件名 (2)读入数据构造顺序表 (3)进行排序 (4)输出结果到文件 (5)结束。 3. 程序数据存储格式:

45 (1) (数据及出现次数) 4. 运行界面:

二 概要设计

为了实现排序操作,可以以顺序表为数存储结构(各个不同的排序算法使用同样的顺序表)。 1.顺序表定义

typedef struct //存放数据及其出现次数 { int data; char c[5]; //出现次数最大999次 }node;

2.各函数及其作用

1). 希尔排序驱动及增量数组求解函数 void dlta(node *d,int num,int &jc,int &bc) 初始条件:存储数据顺序表已经建立

操作结果:求得增量数组和驱动希尔排序程序 2).希尔排序函数

void shellsort(node *d,int num,int dlt[],int t,int &jc,int &bc) 初始条件:存储数据顺序表已经建立和已经求得增量数组 操作结果:以递减增量进行shell排序 3).固定增量排序函数

void shellinsert(node *d,int num,int inc,int &jc,int &bc) 初始条件:存储数据顺序表已经建立和增量已给定 操作结果:以给定增量inc作一趟希尔排序 4).快速排序函数

void quicksort(node *d,int low,int high,int &jc,int &bc) 初始条件:存储数据顺序表已经建立

操作结果:对顺序表d中的从low到high的子列作快速排序 5).交换枢轴两边数据函数

int partition(node *d,int low,int high,int &jc,int &bc) 初始条件:存储数据顺序表d已经建立

操作结果:交换顺序表d中的从low到high的子表记录,使枢轴记录到位,并返回其所在位置,此时在它之前(后)的记录均不大(小)于它 6).锦标赛排序函数

void treesort(node *&d,node *r,int num,int &jc,int &bc) 初始条件:存储数据顺序表d已经建立

操作结果:将顺序表d中数据按树形选择进行排序 7).建立初始排序树函数

void treejust(node **t,node *d,int i,int num,int &jc,int &bc) 初始条件:存储数据顺序表d已经建立

操作结果:以d中数据建立最初的排序树,除叶子结点外,树的第i层存储在t[i]中 8).堆排序函数

void heapsort(node *d,int num,int &jc,int &bc) 初始条件:已经读入数据建立顺序表d 操作结果:对顺序表d进行堆排序 9).调大顶堆函数

void heapadjust(node *d,int s,int m,int &jc,int &bc)

初始条件: 已知d[s...m]中记录的关键字除之d[s]外均满足堆的定义 操作结果:调整d[s]的关键字,使成为一个大顶堆 10).归并排序驱动函数

void mergesort(node *&d,int num)

初始条件:已经读入数据建立顺序表d 操作结果:对顺序表d作归并排序 11).归并排序递归函数

void msort(node *d,node *p,int s,int t)

初始条件:已经读入数据建立顺序表d 操作结果:将d[s...t]归并为p[s...t] 12).归并函数

void merge(node *rs,node *d,int i,int m,int n)

初始条件:rs[s...m]和rs[m+1...t]已经按关键字有序

操作结果:将有序rs[s...m]和rs[m+1...t]归并为有序的d[s...t] 13).基数排序函数

void radixsort(node *d,int num,int *r,int max)

初始条件:存储数据顺序表d和顺序号数组r已经建立

操作结果:对d作基数排序,其顺序号存储于r数组中,r[0]为头结点 14).关键字映射函数 int ord(int p,int i,node *d)

操作结果:将d[p]中第i个关键字映射到[0...9] 15).基数排序分配函数

void distribute(int *r,int i,int *f,int *e,node *d) 初始条件:存储数据顺序表d已经建立

操作结果:按d中各个数据第i个关键字建立RADIX各个子表,使同一子表中记录的第i个关键字相同

16).基数排序收集函数

void collect(int *r,int i,int *f,int *e)

初始条件:已按d中各个数据第i个关键字建立RADIX各个子表

操作结果:按第i个关键字自小至大地将f[0...9]所指各个子表依次链接成一个链表 17).主函数 void main()

初始条件:各个基本排序操作已经实现 操作结果:驱动各个排序函数 3. 本程序包含十七个模块: (1) 主程序模块:main()

(2) 希尔排序驱动及增量数组求解函数模块:dlta() (3) 希尔排序函数模块: shellsort()

(4) 固定增量排序函数模块:shellinsert() (5) 快速排序函数模块:quicksort()

(6) 交换枢轴两边数据函数模块:partition() (7) 锦标赛排序函数模块:treesort() (8) 建立初始排序树函数模块:treejust() (9) 堆排序函数模块:heapsort()

(10) 调大顶堆函数模块:heapadjust() (11) 归并排序驱动函数模块:mergesort() (12) 归并排序递归函数模块:msort() (13) 归并函数模块:merge()

(14) 基数排序函数模块:radixsort() (15) 关键字映射函数模块:ord()

(16) 基数排序分配函数模块:distribute() (17) 基数排序收集函数模块:collect() 4.模块调用图:

主程序模块 main() 希尔排序驱动及增量数组求解模块:dlta() 快速排序函数模块: quicksort() 锦标赛排序函数模块: treesort() 堆排序函数块: heapsort() 归并排序驱动模块:mergesort() 基数排序函数模块: radixsort() 希尔排序函数模块: shellsort() 交换枢轴两边数据模块partition() 建立初始排序树函数模块:treejust() 调大顶堆函数模块:heapadjust() 归并排序递归函数模块:msort() 基数排序分配模块:distribute() 基数排序收集函数模块:collect() 固定增量排归并函数模关键字映射序模块:块:merge函数模块:shellinser() ord() t() 详细设计见源码。 三、主要算法

1. Shell排序(缩小增量排序):

希尔排序是对直接插入排序的改进。其改进出发点有二:一是插入时若关键字基本有序,则插入效率比较高。二是直接插入排序在数据个数很少时效率也比较高。故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先将整个待排记录分割成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基本有序后,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其子序列是将相隔某个增量的记录组成一个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