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 4.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5.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教学难点】

1. 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2. 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先来看这些零散的句子,是对一个人物的描写片段“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

1

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是的,这个人物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的长妈妈,

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作者仍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弃医从文,企图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

2、

作品简介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三、检查预习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2

骇(hài) 孤孀(shuāng) 掳(lǔ) 悚(sǒng)

惶急(huáng) 疮疤(chuāng bā) 诘问(jié) 渴慕(mù)

疏懒(shū) 霹雳(pī lì) 孀(shuāng) 惧惮(dàn)

玑(jī) 懿(yì) 矩(jǔ) 颈(jǐng)懿(yì)憎恶(zēng)矩(jǔ)

灸(jiǔ)

(2)、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辟: bì(复辟) pì(辟头) 诘: jié(诘问) jí(诘屈) 恶: è(恶习) ě(恶心) wù(可恶) 帖: tiē(妥帖) tiè(字帖) tiě(请帖) 薄: báo(薄厚) bò(薄荷) bó(淡薄)

(3)、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空: kōng(空前) kòng(空闲) 背:bèi(背地里) bēi(背包) 折: shé(折本) zhē(折一折) zhé(折磨) 模: mó(模范) mú(模样)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