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中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图4.4 CPHA=1时SPI总线数据传输时序

SPI是一个环形总线结构,由ss(cs)、sck、sdi、sdo构成,其时序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在sck的控制下,两个双向移位寄存器进行数据交换。

假设下面的8位寄存器装的是待发送的数据10101010,上升沿发送、下降沿接收、高位先发送。

那么第一个上升沿来的时候数据将会是sdo=1;寄存器=0101010x。下降沿到来的时候,sdi上的电平将所存到寄存器中去,那么这时寄存器=0101010,sdi,这样在8个时钟脉冲以后,两个寄存器的内容互相交换一次。这样就完成里一个spi时序。

4.3.2 SPI接口定时要求

表4.1 SPI参数说明图 参数 FSCLK tsp,pd tsp tch tcl trise tfall tsd thd tns 描述 SCLK频率 CSn低到SCLK的正边缘,功率降低模式下 CSn低到SCLK的正边缘,活动模式下 时钟高 时钟低 时钟上升时间 时钟上升时间 向SCLK的正边缘建立数据 在SCLK的正边缘之后保持数据 SCLK到CSn高时的负边缘 最小值 0 TBDus TBDns 50ns 50ns - - TBDns TBDns TBDns 最大值 10MHz - - - - TBDns TBDns - - -

34

第5章 结 论

本系统借助于GSM网络通信技术和单片机的控制功能,实现了对家电的远程监控和控制。系统充分利用GSM网络覆盖范围的广阔化、无缝化和短消息业务,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住宅情况并实现远程控制。同时GSM模块与控制电路可以集成在同一线路板上,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整个系统通信的稳定性,不仅可用于居民住宅,还可以用于仓库、厂房与花卉大棚等地方的安防监控与电路远程控制等,并具有实现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安全可靠等优点。

由于系统是采用电路控制的,所以在现实运用当中布线非常繁琐,不便于管理。后期可以考虑利用蓝牙或者红外线对家电短距离控制。这是系统有待改进的地方。

在这里将对本课题的成果和结论进行总结和分析。

(1) 传感器采集部分:通过选择离子式烟雾传感器NIS-09C实现了对烟雾情况的检测;选用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防盗监控;有求助情况,亦报警。整体传感器采集电路功能基本可行。

(2) 信号调理部分:对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对于烟雾传感器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的模数转换的方案采用单片机自身的模数转换

(3) 声光报警部分:声光报警部分,能够实现每秒闪烁一次的发光报警和连续的声音报警方式。

(4) 软件部分:软件部分结合扫描和中断的方法来实现检测和报警功能。

35

参 考 文 献

[1] 杨利平.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智能家居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9(10):19-32. [2] 张俊.SMS 短消息传输的远端控制技术及其实现[J].仪器仪表学

报,2003:29-31.

[3] 万福君.单片微机原理系统设计与开发[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156-169.

[4]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22-128. [5] 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5

[6] 藏春华,邵杰,魏小龙,等.综合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

版社 2009.

[7] 裘岚.C语言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8] 樊天晴.Internet信息终端技术的研究[M].兰州:西北工业大学,2002.

[9] 魏小龙.51系列单片机接口技术及系统设计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出版社, 2002.

[10] 王琴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129-136. [11] 徐顺成.实用电子技术与电子产品汇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 [12] 刘松,赵忠,孙学磊,等.远程家庭智能监控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98-106. [13] 李群芳.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52-163.

[14] 沙占友.集成化智能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5]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2-109.

[16] K.J.Astrom,C.C.Hang,B.C.Lim. A New Smith Predictor for Controlling a

Process With an Integrator and Long Dead-Time[J].IEEE TRANS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1994,39(2):343-345.

[17] M.R.Matausek,A.D.Micic. Amdified Smith Predictor for Controlling a Process

with an Integrator and Long Dead-Time[J].IEEE TRANS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1996,41(8):1199-1203 .

[18] 李亚伯,数字电路与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130-150 . [19] 李双庆,常用半导体器件简明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3-84. [20] 徐建仁,数字集成电路应用与实验[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66-123.

[21] 郝鸿安,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3,

153-197 .

36

[22] 曹汉房,数字技术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03-120 . [23]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2-352. [24] 沈嗣昌,数字设计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3-167 . [25] 刘亦松,数字电路逻辑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7-203 . [26] 李元编著,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35-116 . [27] 陈在熏等编著,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3-268 .

37

致 谢

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崔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崔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崔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崔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3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