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任远(香港任远室内设计师事务所负责人、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院长) 1 H2 D Y: p& ^3 y
许铭圣(澳洲L&H Architects, 合伙人/首席室內设计师)
刘志刚(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
国外设计与中国设计的差别
【王勤俭】我本来是做样板房和会所设计的,现在刚好有一个设计是在杭州的西溪湿地公园里面,叫艾佛酒店,就在悦榕庄对面。但我们主要是做地产设计的,在酒店那块还没有太多经验。我们现在是以做会所、样板房的方式来做酒店设计,而你们都是做酒店设计的,基本都算是专家了。你们也都有海归的背景或海外留学的经历,那我们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聊一下三位在国外的留学及工作的经历,谈谈你们眼中国外设计与中国设计的差别?5 |3 v/ u- t) s. L0 q+ V3 R' U+ \\
【刘志刚】首先国外的教学背景及教学体系的不同,就决定了室内设计师以后参加工作的思维,包括他的设计理念跟国内是不同的。我是在德国科隆的设计学院学习的,那边的学习方式很灵活。连基本的课程都分得很清楚,有技术类的课程、理论类的课程,然后主要是做实际项目,你可以报那个课程,但有12个人的名额限制,由12个不同的人组成一个集体,大家来做这样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实际存在的,比如是公司或展厅设计,由教授牵头,他们也有自己的设计公司,都是比较有名望的。我们在做这样的项目过程中学习,然后是自选的项目与课程。
【王勤俭】你刚才所聊的是在教学方式层面的,会让学生去选自己喜好的课程去主动的学。 - O+ A' I\ 7 z8 ]7 w/ H& _; R! n. c% i
【刘志刚】对,这样可以激活个人的喜好,有不同的课程去供其选择。比如说不是必修的某些课程,对于某些人是不需要的,他们需要的、喜欢的才选择来学。这样就培养了每个设计师不同的个性。( `2 U9 ^7 X. h; y- R
【王勤俭】做设计必须要张扬个性。 # [) T/ S1 [* p: U
【刘志刚】是。这样的设计就造就每个设计师日后设计方向的不同,还能突出自己个性,我就觉得这样的教育体系很重要。 ! }: [! z2 V! i3 ~0 z4 I* \\- P ) @5 C' p. y! c- _
【王勤俭】对,曾经我也接触过一个同事给我的感觉是很不一样,他对颜色的感觉非常好。在我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从小的教育背景就很独特,从小就去看很多美术展、艺术展等。但在国内的话,若不是大众化的东西,都是要门票,或者说是曲高和寡,有一定的门槛,这样就会让大家没机会去看去学。你们会觉得怎样?( a2 Q* U0 O [
& A3 c$ ]6 `8 E\
嘉宾:香港任远室内设计师事务所负责人、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院长——陈任远) ~$ q' d, g3 d% Q- z( d2 v
【陈任远】我是在法国国立设计学院学习过的,我学的是室内设计项目管理。其实,就
刚才老刘所讲的,我觉得这个差别在哪里?首先第一点就是教育的差别。这可能是因国情不同,国内外的培养方式、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国外更多的是注重思维的启发。他们虽然会有条条框框,有一些固定的基础知识,但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意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觉得这样才能做出越来越来好的东西,有越来越多的突破。就比如说,我在做法国的毕业作品项目计划时,更多的是找到这个项目的卖点。我觉得这个是教育方向的不一样,思维方式的不同。
到了工作以后,进入到一个工作团队,即便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他也会让你发挥最大的潜能,不会把你框得很死。并且在这个项目里,不会要求你做得太好,但在做某个局部的时候,你能有你自己的思想闪光点。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就是设计创意,国外有很多完善的体系,不怕你在这个体系里面出现什么问题,只要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把你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我们现在公司里面有德国的设计师,他在这个设计团队里有自己的创意思维方式,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比如说我们国内的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在平面上构草图,或者做一些固定思维模式的东西,但是他们的不同。\
我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德国设计师,他的工作经历并不长,但是我给他一个案子,我们当时跟一个设计公司合作,做一个叫三国主题的酒店,这个德国设计师去做一个局部——KTV包房,我们想的是把KTV包房的平面布置,功能流程,把它的框架构思出来后在里面做效果图,把这个空间搭出来。当时,他做这个流程的时候,可能也没我们那么到位,但他做这个包房的时候,不会先去框死它,他想象的是在一个平面上怎么用三国主力做空间,用平面的形式把它画出来,然后用剪刀把它剪下来,再折叠折叠、交叉,做成一个三国的融合体。我觉得他的这个想法挺好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强,他的一些思维方式可以放的更开一点。不像我们会有很多条条框框给你限死,发散思维不够。我就觉得他们的思维模式跟我们中国是有根本上的不同,其实讲到聪明才智,中国人一定不比外国人差,就像美国的HBA在国内的很多项目都是美籍华人在做,同样也可以把它做的很棒啊。' x5 `+ {; F$ d- k; T+ o7 B 【王勤俭】这还是教育模式的不同,让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的一些思维方式不一样。
【陈任远】国内的很多课程都是制定好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是不用去想的,而在国外是你自己安排的,这个学期你学什么课,不学什么课是由你来安排的。 ) o; Y/ {5 y/ A\ # @8 Y6 k3 }; K6 D* ^4 M9 g
【王勤俭】现在这种教育方式也延续到后续的工作中,比如说我们刚到设计院的时候是按资排辈的,刚去的只能是帮人家上上彩铅,然后就是做做平面,基本上想方案的事是轮不到你的。这样你也没有机会去做,然后去做的时候也会有很多条条框框去限制你,你一定要在这种体系下才能做,像国外就不受限制。一是教育方式不同,一是思维模式,国外他是发散的。4 A+ u; m% ]0 A7 j3 p( ^3 T
【陈任远】国外是先放后收,先让你无止尽的,没有任何边境的去想,然后让你收一下。国内则反之。 8 x: Q# [\ : N% [4 F* ^! O5 B- Z0 L
嘉宾:澳洲L&H Architects, 合伙人/首席室內设计师——许铭圣
【许铭圣】对比你刚说的,我想起我在外边生活的时候,看到小孩子在那边读书,从幼儿园、小学开始,他们的学习基本上每一天都让小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想说什么,你
拿一个东西到学校,介绍一遍,在这个层面上是没有对错的。有这个第一步的环境,并且他们每一个人长大后的底线是不犯法什么事都可以做。说回设计,这对设计师很有利的。中国呢,我自己的理解是,你想走一条对的路,到60岁才让你做主,就会抹杀很多的个性。(当然,我们这个设计行业也是要彰显个性的),对,其实无论你自己的道德怎么样,想法怎么样,你要有生活体会才能做好一个项目。在我们来说只要不犯法就要什么都尝试,什么都要看一看。另外说到中国的背景文化问题,我感觉我们对于中国的东西可能是有一点不是很喜欢,我们觉得那是老的、过时的。但是我看国外的呢,他们从小就没有这种抗拒。比如说意大利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那种环境里,我认识的一些意大利人,他们不是设计师,但是他们做的一些东西比我们都要好,因为他从小知道线条怎么走了。我们是从大学才开始学这条线。我们觉得中国的东西就是落后的东西,对于中国设计是很不利的。如果我们从里面挖出一些东西肯定会比他们强很多,生动很多。其实我觉得中国的设计还是很有希望的,找到那个环境、方向的话。
【陈任远】讲到历史这一块,我觉得中国的很多东西是博大精深的,包括很多文化背景,我们讲究的书香门第,知识分子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艺术修养是基本素质。可能在近几十年的一段时间把这一块是忽略掉了,当然现在又走回来了,小孩子去学钢琴、画画,不管你将来是否从事这一行,作为一种素质都是要有所涉猎的。但是,我们那个时代不会有这种意识,就为了读书,要成绩好,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这尤其是对建筑设计这一块的影响很大,为什么我们跟国外的建筑设计差距那么大,原来文化层面的环境跟背景、艺术层面的素养跟国外有很大差距。 2 B3 n9 d M9 I' n. {& `% M6 w
回顾与国际接轨的中国设计这五年 ) |& R$ @2 I% K4 u3 K. j$ l
【王勤俭】你刚提到的,我们国内现在慢慢更重视素质教育,慢慢我们与国际接轨了,大家提这个话题可能好多年了。我们假设以五年一个阶段来算的话,与国际接轨五年了,大家觉得国内有什么变化,特别是设计行业,大家有些什么感触?国际化对这个行业有什么影响? @' r5 ^7 p a1 o$ q) u0 c- l\
【陈任远】我们现在也算走在行业前面了,我觉得大家有一定的责任感去引导行业,从最基础的公司内部培训开始,要把这种意识传达出去。让我们现有的实习生有一个改变。那就是改变他们原来的工作模式,去除原来那种开始就做最基础的,不需要动脑筋的,机械性的制图等工作模式。而是一开始就要给他一些发挥的空间,甚至有时候做的是错误的,也要有一个启发他的过程。
【王勤俭】让他上手去做,就像我们说的,给一张白纸让他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性。以前是大家都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比如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那些,要考了多少分才能上。现在我听说有新添了一个专业,叫创造班,不属于设计这个行业的,而是专门做创意的。他们原来是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让他们去创造,不受任何条件限制。
5 t- } _$ g9 }( R k# a1 B
嘉宾:深圳瑞和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刘志刚
【刘志刚】我觉得创意是一个设计的灵魂,不管是广告、室内都是一个创意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我们缺少的就是这个东西。刚才你提到的这五年,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影响,我觉得中国的进步很快,与国际水平很接近了,有些技术层面就做的很不错了。我说的技术,比如
说广告、室内的技术层面做的很不错了,但是我觉得意识方面、理念方面还差一点。我自己回来就感觉到国内的设计师进步很快,可能与网络信息、与国外的交流啊,越来越频繁。科隆那边、慕尼黑那边都有很多国际性的展览,比如说家居展、办公展啊,基本上我们国内的那些设计师会去看啊,学习交流啊。我就觉得这方面差距缩小了,越来越接近国际化的标准。总体来说,我觉得国内进步很快的。
【陈任远】我觉得我们国内设计师的优点就是勤奋,中国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奋,这是传统美德。
【刘志刚】我在那边一般都是不会加班的,老板没走,我们就先走了,这边就经常加班。有一部分是为了经济效益,还一部分是为了理想,自己喜欢设计,很努力! - ~$ ?7 J# p' \\\
【陈任远】我觉得国内设计有自己的传统美德——吃苦耐劳。会追赶,速度就会更快。就像我们中国的经济一样,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速度是西方国家不敢相信的,GDP达到世界第二位,我相信设计指日可待吧。差距会越来越小,甚至会做到超越国外的水平,我们对自己有信心。
【王勤俭】最近在美国,有一个美籍华裔教育家出了一本书,有关怎么教育自己的小孩。他写了一个相反的理论,很多报道有连载,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 u1 J+ B/ P) f ! b9 h1 q- i/ X# n6 N; L- C
【刘志刚】其实这是没有什么冲突的,做设计的对创意是先发后收,不限制个人的个性。我觉得那篇文章说的是勤奋努力。 : W7 G O) x# p- [, Z Q
【陈任远】其实美国的教育是放的很开的,基本上是不怎么去约束你。我们应该都深有体会,美国在教育小孩时,小孩做的所有东西,首先是肯定,不会一下子去打击他。我们国内是你做的不理想,一定会批评你。我们国内的是比较严谨的教育模式,当然各有利弊。放的太开,也有他的缺点,很多事情都是矛盾的。我觉得我们国内的就是收的太紧,需要放开一点。美国要学一点我们东方的,要收紧一点。文化的交流就是要取长补短。 ( U& e* S! u8 G7 `
【王勤俭】我们那个年代的教育是谦虚,现在的小孩就不一样,会积极的表现自己,把他的优点全展现出来,现在也在慢慢的改变。
【刘志刚】我觉得国内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以成绩论输赢,我那时候就会对学习本身产生恐惧心理,不会从里面感受到乐趣,那对学生是很摧残的。 # N$ D\
【王勤俭】许总你生活在香港,对这种变化也应该有很多感触吧,香港介于中西方的交流点?
【许铭圣】就这个行业来说吧,我自己把设计看做是生活的一个部分,认为室内设计跟装潢不同。首先,设计是做出一个空间来让别人用,这就是一个生活,就要求做设计的人去了解,才能替别人作出一个到位的或者是比请你的人认为更好的作品,这才是有水平。比如说吃饭,我要想怎么去做好一点,这对于做餐厅的项目就会有更专业一点或是好一点的想法,那才是有利于设计的。勤奋我同意,但不是手的勤奋,而是大脑,基本上你要比所有的人都想得深入一点、全面一点,你才能有突破性的、有创意的想法出来,当然也要加上你自己的
经验等方面的东西。作为设计师不能是一种打工的心态,做一个项目本身就是要有更深一点的生活体验。像你刚说的一下班就往外跑,这是在找生活的一些东西,这也不是有一定目的性的。
$ Y\
【刘志刚】一个设计师不会生活,怎么能在生活中提炼出设计的东西。比如说,你没去过夜总会,没体验过那种氛围,没有感受那种乐趣,怎么能从顾客的心理去体会他们需要的东西,会生活才会设计。 “国际化”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王勤俭】现在都在谈要国际化,跟国际接轨,那你们怎么理解“国际化”这个概念?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化?在设计中又如何具体实现? 5 B8 ]# g\
【许铭圣】我的理解,就设计而言,我不喜欢国际化,本地化对创意是很有帮助的,同样一瓶水,不同地方有不同装法,这对设计才有帮助。 * e; X7 a; ?) h! `' ^ o+ h 7 I. d' H# R$ ] 5 J& l5 s. `! \\% z
嘉宾陈任远正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k m; o9 v: I5 i6 S! U
【陈任远】就像我们以前说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觉得国际化思维方式挺好的,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所谓的高标准,或是设计界通用流行的东西。我把国际化理解为高标准的一个要求,这点是可以通用的,一个品质感,就像ISO。国内的设计开始往国际化去走,我认为是设计行业能够达到高标准,就是说我这个东西的品质,我设计出来的服务达到国际水准。比如说我的项目,功能系统我们设计师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做一个白金五星级酒店就要有白金五星级的品质而且要不比国外的差,而且我们国内的标准可能更高。这个国际化更多的可能是高标准,是对品质的一个高度要求。比如说我现在有两个项目,做中式的酒店,四合院这种模式的。我这个东西你要是说现代流行的肯定不行,我是如何让它国际化呢。这个作品的最终完成的服务标准,能够达到一个高标准,它的艺术品位跟修养能够达到一个高标准,而不是庸俗的。这应该是我们国际化追求的一个方向。
其实我们的团队有请国外的设计师,有德国的、意大利的。我们团队有没有西方的设计师不是根本,他只是一种运作的方式,么最核心的还是我们设计团队的品质。还有一个是我们的管理模式,是否能够跟国际接轨,怎么是最合理、最高效的。我们的设计服务配套系统能够达到国际标准,比如说我们的专业的细分,对质量的把控能力。国内的国际化最重要的去学人家的东西,毕竟我们的行业发展比人家落后,最起码比人家起步晚。我们更多的是学到人家系统的东西,形成一个国际化的竞争力。有国外的设计并不代表国际化,这只是一个方式,最终还是整个团队的管理、系统,设计的产品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高度。至于定位,设计就是要有自己的东西,没有一定的设计方向,认为现代的就是国际化,那是错误的。 3 k% w5 Z2 u2 J3 c6 z2 @4 @: `( F
【王勤俭】国际化就像刚陈总讲的,最后出来的是一种品质,工作的过程,最优化的方式,达到最理想的结果,这种方式并不是创意设计的定位。 4 ~0 U2 n) I6 T$ a! P1 Q\ * A$ y5 Z' ?7 m' q. k
【刘志刚】像酒店设计这一块,所谓国际化就在功能这一块。比如说西方的餐厅、五星级酒店,我们要满足它的标准,它的功能配套,像残疾人设施等。就功能讲,本地人住没问题,国外的住也没问题,像很多地方都有英文指示牌。在风格方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