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记录片《江南》解说词

“白云深处仙境”,这里就是“桃花源里人家”。

怡然自乐的徽州人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是的,徽州是民族的,天然的,同时也是悠久的,独立于世的,并渐渐地为世界所瞩目的。

当世界投来惊奇的目光,它们并不因此受宠若惊。

就是这样,徽州足以抵挡现代文明的喧哗与骚动。但是,它们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之后,许多东西会不会就在一刹那间烟飞云灭,永不再来?是不是某些神秘的东西真的不可讲述?是不是一个聒噪的世界里面,那种神秘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爱默生说,我们相逢时,仿佛我们素味平生;我们分别时,好像我们从未分别。--就像我们的开始一样,我们就在这里说分手吧!

第三集 《人景壶天》

南宋绍定二年,初春的苏州。

一个明朗的早晨,郡守李寿朋召集起他的同僚,召开会议,李寿朋说了一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类的开场白,就切入了正题,这一个正题就是,画一幅苏州地图。

在李寿朋的提议下,从没有绘制过地图的同僚们不得不走出书房,用饱览诗书的双眼开始对苏州城进行着别致而细腻的观察,然后将观察到的东西,维妙维肖地刻录在一块大石头上。于是,《平江图》诞生了。 在平江图上,街市的排列,水道的走向,主要建筑物的分布,都一览无余。井然有序的街巷,与现在竟是大致相符,甚至一些街道的名称,现在仍在沿用。 历史学家顾颉刚对着平江图碑说道,当时苏州市政,号称天下第一,城区内外,不但河水错综,可供运输洗濯之用,而且用小石子铺砌街道,即在下雨天,亦可不致湿脚,故有“雨天可穿红绣鞋”的说话。 这一些小石子铺砌的街道,就是苏州小巷。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消。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这一首诗所描绘的,也是苏州小巷。

说起小巷,戴望舒《雨巷》的音韵便会自然而然地不期而至: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苏州的丁香巷,是一条典型的苏州小巷,她西起平江路,东止仓街,北面是

中张家巷,南面是大柳枝巷。

?诗人是在怎样的一个雨天,徜徉在这一条旧巷子的青石板路上的呢,有人为此专门做了考证,其实这样的情调、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故事和这样美丽的诗句,只能就是诞生在苏州,苏州的小巷。

那是细雨迷蒙里悠长又寂寥的小巷,或是“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小巷,她使思绪便会从纷繁琐碎的世事纠缠里一下子宕开很远,随意、自适、恬然、怡然。于是一种亲切的美丽如水涌来,一颗苦于俗务的心便荡漾其中。 “烟水吴都郭,阊门驾碧流。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朱户千门室,丹楹百处楼”

那一种超凡而不脱俗的雅致,和深藏不露的丰富,仿佛是深入骨髓的宁静。少了一些浮躁之气,多了几缕清幽之气。这清幽之气正是来自于清幽静谧的苏州小巷,来自音韵铮铮的青石板,来自高高的风火墙,来自简洁质朴的石库门,来自“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冉冉氤氲在苏州小巷里的清幽之气,是从许多宋版线装书中飘逸而出的,是从许多明清青花瓷器里盘旋而至的,是在那伴着昆曲票友们咿咿呀呀拍曲的笛音里回环往复的,是在那穷极楼阁廊台之变化的苏州园林里修炼而成的。

“前些年,美国刚刚庆祝过建国200周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暮式把他们两个世纪的历史表演得辉煌壮丽。前些天,澳大利亚又在庆祝他们200周年,海湾里千帆竞发,确实也激动人心。

与此同时,我们的苏州城,却悄悄地过了2500周年的生日,时间之长,简直有点让人发晕。

入夜,苏州人穿过2500年的街道,回到家里,观看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庆的电视转播。窗外,古城门藤葛垂垂,虎丘塔隐入夜空。”

作为一个苏州人,回肠荡气地读完余秋雨散文《白发苏州》里的这段话,再一次走进小巷。

远道而来的外宾,在小巷里拾到一块带有文字的残砖,惊呼发现文物了。有一二百年的历史,那残砖该是文物。只是在苏州小巷里,你随便走进那家,那旧宅的年纪大都有百年数百年,那精致的砖雕门楼,那带着深深绳槽的石井,那色彩斑驳的花窗,都是饱经沧桑,都是历史的见证。如果那样算的话,在苏州小巷里找文物不难,难的是要找出不是文物的东西来。

的确,苏州小巷里的古物之多、密度之大是罕见的。在十多平方公里的古城区里,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2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更不提大大小小的巷子里那古寺、古井、古园、古树、古宅了。灵活多变的空间,参差错落的造型,柔和雅致的色彩,玲珑秀丽的庭院和临水而筑的风情,许多苏州小巷本身就是文物。

历史,仿佛一记飘远的钟声,唐,宋,元,明,清,一代一代,春来秋去,岁月由远而近。

现在,让我们沿着《平江图》,再一次走进小巷。?

花萼里、蒹葭巷、莲子巷、迎晓里、悬侨弄、桃花坞、大柳枝巷?? 是这样的名字,仿佛古典的词牌,挂在巷口。

是唐诗一样的凝炼含蓄。是宋词一样的委婉细腻。是元曲一样的清澈悠扬,是话本一样的丰富生动。

这苏州的小巷,这小巷的名字。

在苏州的小巷中漫步,这种体验是奇特的。高高的粉墙因为年久而色彩斑驳,那些墙头上悬垂下来的古藤,墙上露出一角来的马头墙上的瓦花,那回响在青石板上的足音,还有节节台阶和紧闭的大门,不禁使人生出走在时光隧道里的错觉来。

“卖糖粥,卖糖粥。”幽静的小巷里仿佛飘来了骆驼担的叫卖声。 不喝碗糖粥,小巷里的人们如何能够入梦呢?

“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

卖花声是姑苏小巷里最糯最甜,也最负盛名的叫卖声了。 小巷深处,隐约走来的是一位年轻的卖花姑娘。 随风而来的还有一阵阵幽郁沁人的花香。

这些卖花姑娘大多是城外虎丘山花农的女儿,拎着花蓝,七里山塘街,走了三里半,还有三里半。随着她们怯生生的叫卖声,花香漫进小巷,漫进深宅,在苏州女人们的鬓边、胸前、枕旁展示它们小巧雅洁的姿态。

倘佯在高高的粉墙下,对于墙那边的精彩,我们一无所知。 “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

但是你尽可以放纵你的思绪,展开你不羁的想象??

深深小巷里喜欢拍曲的人很多,“小红低唱我吹箫”,夫唱妇随,优雅的水磨昆曲缭绕飞扬,飘过了高墙。

巷子里的老书迷打开收音机,接收的是“空中书场”,这个节目已经有年代了,老书迷印象中似乎是半个世纪以前就有了这空中“说书”。听到评弹的弦索之音,巷子里的人们就会眉飞色舞,就会情不自禁地告诉朋友这是唱的什么调,就会跟着“嗯嗯啊啊”哼起来。

《三笑》是百听不厌,每一次的听起,深巷里的人家都会想起点秋香的唐伯虎,想起明朝,苏州的明朝。

苏州的明朝,是一个抒情的时代。

唐伯虎或者冯梦龙,意气风发地从小巷里经过,他们去赴雅集,或者是畅饮归来。一些楚楚动人的女子和他们擦肩而过,走进水墨丹青或者《三言二拍》。多姿多彩的生活,再一次让这座性情中的城市久久感动。

苏州城内,皋桥堍吴趋坊内临街的小楼,唐伯虎就在这儿作画卖画。风和日丽,还有买家前来,还能换几个钱打发日子,风雨交加了,便是门可罗雀,画卖不出去,家里就是“厨烟不继”了。

这是从江西回来以后的唐伯虎。觉察到宁王有野心,唐伯虎避之不及,费一番折,才回到了苏州。不久宁王兵反,失败后被俘处死。这使唐伯虎的命运中,

又多了一层阴影,也使他存在心底的一丝丝希望彻底破灭。

谋写一枝新竹卖,市中笋价贱如泥。

坐在楼头的唐伯虎,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了诗兴。廉价的笋也没人来买,还有谁会要这纸上的竹子呢。唐伯虎不由得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余音袅袅。?

数百年后,就是这座临街楼头的画稿,每一幅都是价值连城,都是灿烂文明和优秀艺术的标志。唐伯虎,潦倒而黯淡的大半生,令一个时代熠熠生辉。 是的,小巷的命运,其实就是吴文化的命运。吴文化是关注细节的文化,因此,它常常被粗糙的时代忽略。

如果我们把苏州比喻为一把折扇,那么,小巷就是它的扇骨了。

当我们把折扇打开,一面是明四家的山水,一面是张旭和孙过庭的草书。而在小巷的扇骨上,一代又一代人刻下了他们劳动、爱情、奋斗的印记。

文人墨客刻下了,贩夫走卒刻下了。正是因为层面的多种多样,才保证了文化的各款各式。

记忆如生活一样无序,但我们明确地感到走动在我们面前字里行间贤德的先人,感到他们飘动的身影和灵动的思绪,感到他们的风姿感染了这一方山水,使这一方山水充满灵性并且无比生动。

悠悠岁月,流走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流不走的是唱在心里的歌。 而历史和文化,就是从这一个巷口到这一个巷尾,这样的一次穿越,竟是2500年。

如果把2500年的苏州比做一棵参天的大树,那么,苏州的小巷,就是长在这棵文化和历史大树上的枝桠了。那么,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就该是结在树上的美丽的花朵。

花儿美丽是给人看的,却要看给谁看。玫瑰也好,芍药也罢,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寓意,就看你如何解读了。苏州园林也是如此,它对游园者或者欣赏者提出的要求要高一些,至少要附庸风雅,要有一点传统文化的准备,要熟读一点古典诗词,要掌握一点历史典故,要了解一点造园时期的画风书风,这样我们就可以走进园林,苏州的园林。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在苏州园林中是最古老的,今天去看,也还是斑斑驳驳,透出古的气息。它没有其他园林的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却另有朴实厚重的滋味,这一点恰与苏舜钦这样一个退隐了的诗人身份相称。

宋朝的苏州,城南的街上,苏舜钦经过府学,沿着贴水的曲径,向东而行。偶然的抬头望望,苏舜钦看到的是一片荒地。

这一片荒地崇阜广水,草木郁然,还有一架小桥,通向更加广阔的郊野。苏舜钦心里一动,苏舜钦决定以四万贯钱买下这片地方,移花接木,围山造水。顷刻之间,一片荒地焕发出灿烂的新意。 这就是沧浪亭。

欧阳修听说了,随即寄赠了一首诗来给苏舜钦,诗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几百年以后,江苏巡抚梁章钜在修复沧浪亭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苏舜钦,想起了他的《过苏州》诗中的句子: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梁章钜想,将欧阳修的和苏舜钦的诗句裁剪一下,不就是一幅别开生面的对联吗。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二位故人,在这里珠联璧合。

“清风明月”和“近水远山”相对,那是何等的风光飘逸,而“本无价”和“皆有情”联系,另有一番清新淡泊。

沧浪亭建造好了,苏舜钦在沧浪亭住了下来,住在沧浪亭的苏舜钦说,天气好的时候,最适宜在沧浪亭游玩了,我就时常穿着轻便的服装,划着小船,看看风景喝喝酒,开心了大声唱着歌,或者就干脆大叫几声,没有什么人来打扰你,自己就象鱼儿和小鸟一样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回归了自然,身体舒适了,心情就不烦恼,许多道理也一下子豁然晓喻了。以前汲于名利场所,天天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患得患失,反而不知道寻找真正生活的乐趣,真是又渺小又庸庸碌碌。 沧浪亭以水环园,在围墙森森的苏州园林里可谓独一无二;此外,将亭内的山和亭外的水联系起来的是条复廊,唐代的皎然和尚曾说“诗有六至”--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沧浪亭里的这条复廊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寂静的复廊里,似乎能看到前贤的身影,“近水远山皆有情”,苏舜钦策杖而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中国私家园林这个方面而言,拙政园的造园规模和造园构想,都可以说是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风拂拂,春水漫漫,留连于亭台楼阁之间,一如留连光景。拙政园雍容华贵、优雅大方,喜欢昆剧的人不去拙政园转转,是会有许多遗憾的。起码会少了点触景生情、触类旁通的感性认识。或者说喜欢拙政园的人不去听听昆剧,其结果也是如此。

拙政园在风格上与昆剧的魁首《牡丹亭》极为相似。拙政园还有一个神话,就是说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以其为蓝本,给书中大小贵贱的人物搭出个舞台,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 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院”,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故事就这样一幕一幕上演着。

狮子林是拙政园的比邻,在几十步的距离内,有这么两个名园,足见苏州园林之盛了。传说园中的每一块太湖石都具狮子状,其实狮子林的出处是佛陀说法威仪如狮子吼。它过去是个寺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这就是狮子林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