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第一讲绪论

一,关于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 二,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黄河流域)

《长城》壁毯陈列于联合国。表现了居庸关长城的雄姿。以千山万壑象征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晨光灿烂象征古国新貌。

晨光将长城映成金色,象征祖国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故宫太和殿(最大宫殿):大、深、高、庄 传统农业社会生活方式:渔、樵、耕、读 文化方式:大足石刻(重庆)

文化心理——包容,博爱:儒,释,道 儒 释道

信仰的对象 佛陀上帝 玉皇大帝 学问的对象 儒家道家 释家 生产的对象 稻作小米 麦子

消费的对象茶(儒) 酒(道) 豆腐(佛) 制器的对象 青铜陶瓷 竹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民俗。

中华第一神品 :《清明河上图》(十字绣)。 2005年七月十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成交价2.3亿(2吨黄金) 圆明园大水法。

文化类型:中国:小农文化 美国:牛仔文化法国:情人文化 英国:绅士文化 日本:武士文化

文化的汉语词源“文即纹,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经》 “物相杂,故曰文。”——《礼记》所以经天纬地曰文。

天然花纹——刻画在岩石上的纹——刻在甲骨上的纹——刻在陶器上的纹——刻在青铜器上的纹——皿文。 高层次的纹: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反映出不同时代文化各要素所积累的平面分布。

蒙昧——野蛮——文明:原始——古代——中世纪——现代文明:

渔猎——农业——工业——后工业文明;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 文化的拉丁文词源: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文化概念的界定之一:就过程而言,文化是人化或自然界的人类化,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影响的过程。 就结果而言,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存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 文化体系的四个层次:

广义的文化:1,物质文化层 2、制度文化层 3、行为文化层 4、心态文化层(包括历史、文学、哲学、教育、戏剧、音乐、美术、书法、考古、科技、宗教。) 狭义的文化:

中华。中意谓剧四方之中;华,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元人王元亮,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

谓之中华。

1840年以前的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

人的四境界:天地人、道德人、功利人、自然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罗伯特坦普尔《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

德国《大象的思维》、法国《大象的情爱》、中国《大象的伦常》

第二讲中国文化的形成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环境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人猿??歌未竟,东方白。”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原始物质文化:灰黑陶高领三足罐形鼎,龙山文化陶折复原 河姆渡文化 原始社会组织。

上古文化分布:华夏(山东半岛)、东夷(黄河流域)、秒鸾(云贵高原)。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殷商神本文化: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与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周人的文化维新:“周虽旧邦,共命维新。”

周代思维制礼作乐,其特征即:敬与和。礼的内容,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

礼乐文化:“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尊让然后少长,贵贱不相逾越。” 百家(虚说)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十家:儒、道、法、墨、纵横、兵、阴阳、小说、农、名

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 墨家学派:强调物质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法家学派:主张严刑峻法,“以法为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