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Unit 4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

1.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社会分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 商品二因素是指价值和使用价值 3. 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4.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 货币的职能: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6.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

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

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3)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7.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8.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经济中的作用:

(1) 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这种必然

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地发生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地发展

(2) 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A. 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得到实现的

B. 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商品生产者所产生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只要低于社会价值,他即使按照其低于社会价值的个别价值出售商品,即低价竞售,也能获得正常收益,因为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所以,商品生产者为了降低其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进工作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存在很大差别。生产条件好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力较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而有可能会发财致富。而那些生产条件差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可能亏本,甚至破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引起商品生产者的贫富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是经常发生的,屡见不鲜。

10.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包括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商业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1.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3. 资本的本质以及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2)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生产资料形式和劳

动力形式。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 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B. 它为解释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的表现

(1)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

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2) 表现: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剩余

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5.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