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第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教学设计

学校 教师姓名 授课年级 章节名称 高一 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 学科 所用课时 历史 1课时 课程标准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 1、(1)知道以下基本知识:苏联工业化的措施、成就和问题;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过程;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其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2)理解以下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背景以及对农业集体化的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2、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历史知识、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学习“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地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体会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历史上所发挥的巨大影响力。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表现。 【教学难点】 对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认识;评价“斯大林模式”。 本专题为历史教材(必修二)重点专题之一,同时本节课内容在本专题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不仅承接了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而且也为接下来苏联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改革进行了铺垫。斯大林模式以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思想上高度统一为主要特征,曾经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它也存在诸多弊端,并最终成为了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除此之外,在各种习题和考试中,斯大林模式也经常被用来和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甚至是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比较。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新授课,同时本学期全校已完成高一学生的文理分科,因此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时也应进行充分的考虑。 文科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点时,此时已打破了“文科容易学、文科就是背”的偏见并且已适应文科的学习和心态的调整,但同时也并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文科学习方法;并且,此时的文科生们由于初中时的学习经验,导致他们盲目依赖教参辅导书等资料,对其中的知识点没有筛选的能力,也会造成学生们的盲目学习、做题抓不住重点等问题。因此,在对文科生进行本节课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斯大林模式的重点难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教学;其次,不仅要完成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的教学,同时也要在教学中帮助和引导文科学生们学习者分析 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理科生因为重点精力都在理综科目,所以偏科问题较为严重,同时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理科学生的班主任等都会表现出对于历史学科的极度轻视;但由于历史为高中会考科目,因此在对理科生的教学工作中也要让理科生掌握高中会考考纲中的知识点。综合来讲,上述因素为在理科班的教学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而本节课的斯大林模式趣味性较少,需要系统学习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更会导致理科生在学习本课时采取懈怠、消极的情绪。这样,在对理科生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通过拓展相关知识来增添本节课的吸引力,以此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在理科学生们对本节课内容保持兴趣的同时将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教学,使理科生能够掌握会考考纲知识点即可。 本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通过列宁的病逝引出斯大林,并对斯大林的生平进行简要介绍,同时强调出斯大林的人物性格特点的形成对于其以后的行为方式的影响; 其次,通过对斯大林执政时的苏联国内外环境、经济背景和历史传统等方面来掌握斯大林模式模式产生的背景; 接下来,讲述斯大林为实现苏联的工业化而采取的两个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确立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并带领学生们逐步深入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表现。 最后,总结课堂内容,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一个详细客观的评价。 (一)课前准备 下发导学案,并配合学生阅读教材提前完成本节课知识的预习。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在课前进行提问,使学生们回顾起上节课所学知识,并找到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 (三)新课学习 1.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产生一些疑问,并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讲。 3. 在授课中穿插问题,引导学生们对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意见和见解。 4. 最终通过对教材知识点和学生们见解的归纳,来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使学生们在交流和讨论中解决所产生的疑问,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 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产生的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学习水平 通过所给材料、图片和史实,能够分析出其所给信息 通过所给材料、图片和史实,能够分析出其所给信息 通过所给图片、材料和问题,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够有效得出斯大林模式的发展过程,并总结出有逻辑性的知识框架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引起学生兴趣,利用课外万相关知识及图片让本节课增添趣味性 材料与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点形成深刻印象 PPT展示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使学多媒体教生们了解斯大林生学 平概况和苏联背景 PPT展示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使得学生们掌握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多媒体教学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PPT展示框架型知识体系,以此加深印象巩固本节课堂上所学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题,并学会 针对一系列的历史材料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总结 教学过程 1、课前回顾 教师:上课!(转到PPT第一页) 学生: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好,请坐。(全班坐下) 我们在上本节课之前,来进行一次课前回顾: (转到PPT第二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苏俄在内忧外患之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啊? 学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教师:没错,列宁等人不仅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来保障战争的胜利,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阶段……大家想想,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学生:不能! 教师:大家结合一下上节课所学知识,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因为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匹配。 教师:没错,因此列宁在内战结束后,又通过新经济政策来恢复苏俄的经济——这才是苏俄走向社会道路的正确途径。但1922年苏联成立后,作为苏联的领导人,列宁的身体状况却在1923年时急剧恶化,无法继续进行执政。那么,整个苏联的最高权力将会交由到谁的手中呢?这个新生而又脆弱的苏联,又将走向什么样的道路呢?这时,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人公出现了。 2、斯大林生平简介 (转到PPT第三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