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概论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是指货物通过一国国境,不经加工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不参与贸易,只是提高运输的便利。

货物贸易(Goods Trade)即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因为货物或商品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属性,因此也称有形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

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指: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过境交付。从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通过一成员的法人在另一成员境内的商业性存在提供服务;商业存在。 由一成员的自然人在另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自然人流动。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则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贸易差额用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和一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

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进口总额 >出口总额 贸易平衡(Equilibrium) 出口总额 = 进口总额

? 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

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即一个国家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中有多少是由对外贸易创造的。 ? 计算公式:

进口依存度= 进口总额/GDP或GNP×100% 出口依存度= 出口总额/GDP或GNP×100%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或GNP×100%

? 它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表明一定时期内国民

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其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1)国内市场的大小;2)该国自然资源拥有量的多少。贸易依存度与两者成反比。 ? 贸易条件 ? TOT=PX/PM >1表示贸易条件改善 =1表示贸易条件不变 <表示贸易条件恶化

? 相对量不是绝对量

净进口(Net Import)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在某种商品大类的对外贸易中,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的超出部分。

净出口(Net Export)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在某种商品大类的对外贸易中,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超出部分。

如果一国对某类商品的生产能力大于需求能力,则该国在该类商品的外贸中会出现净出口;反之,则出现净进口。

? 这两个指标也反映了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 地位, 即净出口表示处于

有利地位,净进口表示处于不利地位。净出口和净进口一般以实物数量来表示。

来料加工贸易((Processing Trade )),即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也简称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提供,进口时不付汇,制成品由外商销售,经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加工贸易,进口 原材料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属于外商。

进料加工贸易简称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 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进口原材料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属于经营企业。

进料加工贸易与来料加工贸易是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相对应。 1.“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何作用?

中国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种类丰富,既有被西方人视为奢侈消费品的丝绸、漆器,也有铁具等生产工具,这一时期,西亚及大秦的纺织品,中亚、西亚的马匹、奢侈品、珍禽异兽以及中亚、西亚的一些植物品种也输入到了中国。

随着中外贸易的开展,以商品为载体的中国先进经济文化也传播到域外各国。与此同时,异域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外文化相互交融,共铸辉煌。 2.什么是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有什么特点? 朝贡贸易: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P8

特点:官方外贸与民间外贸共同发展;商品品种的多样化,有丝绸和丝绸制品、书籍、茶叶、中药材等;中国处于主导、出超地位,政府积极鼓励,保护商贸往来,征收税收,成为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但中国官方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以购取奢侈品为主,更与外交活动交织在一起。

3.请谈谈郑和下西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P9 4.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有何特征?

列强迫使下的对外开放

(一)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5.体制转轨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有何新变化?P30

(一)贸易大国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国民经济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三)加工贸易方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顺差突破千亿美元 (四)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

(五)进出口市场分布继续向多元化发展,多双边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全面发展 (六)全国三大经济区域进出口额在全国仍居领先地位

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认为当一个国家同另一个国家相比,即使其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均处在绝对劣势,只要其中一种产品的相对成本或说机会成本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存在优势,该国就能够参与自由贸易。因此“绝对优势”是本国产品相对他国产品的绝对优势,“相对优势”是国内产品之间的替代成本相对他国产品之间替代成本的相对优势。 优点:有效地解决了这种理论与现实相背离的困境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一)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H-O-S)定理 核心思想 :

一个国家的生产优势或国际竞争力是由其相对要素充裕度决定的。劳动充裕型的国家,其生产优势在于制造劳动密集型产品;土地充裕型的国家,其生产优势在于制造土

地密集型产品。故劳动充裕型国家应当尽力专业化于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土地充裕型国家则应当尽力专业化于生产并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H-O-S理论建立规则:

只要知道贸易国要素充裕度的差异,人们便可准确地判定各国生产优势和贸易优势的差异或国际竞争力的差异,进而预见各国的专业化方向和贸易方式;也就是说,要素禀赋差异是确定国际分工方向和建立贸易方式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托尔帕和萨缪尔森于1941年合写的经典文章“保护实际工资”中得到充分表述: 如果存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当一个国家由自给自足走向自由贸易时,贸易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这会使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那种生产要素——也是国内供给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同时,它也使出口产品生产中非密集使用的那种生产要素——也是国内供给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 琼斯扩大效应: 琼斯(Jones,1965)对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进一步发展,推导出“琼斯扩大效应”。 在只有两种最终产品,如衣服与食品,两种生产要素,如劳动与土地,并且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为W与R的2′2′2的新古典世界里,最终产品价格的变动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更大幅度的提高。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1955年,雷布津斯基在其发表的题为“要素禀赋与相对要素价格”的文章中提出 。 1. 主要内容:

在商品与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供给数量增加而其他要素供给数量均保持不变,这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并使其他产品的产出下降。 2.雷布津斯基定理和贫困化增长

前面分析生产要素增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时,假定产品供应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国际比价,即该国是一个小国,是国际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影响国际市场的价格。如果我们考虑的是一个大国,其产品产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那么其产品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影响国际市场价格,有可能导致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

当一国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加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贸易条件的恶化。由于我们在分析中假定参与国际贸易的只有两种产品,所以这里的贸易条件就是国际比价。 贫困化增长的发生条件:

①生产要素的增加是偏向出口型生产要素的增长; ②该国是一个大国,出口增加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③国外市场对该出口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④出口国是发展中国家且为单一经济,国民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 (四)要素价格均等化(FPE)定理

萨缪尔森在其1947~1972年间发表的系列论文中得到逐步阐述的。反映了自由贸易带给不同国家同种要素价格的长期影响。 主要观点:

当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却不能在国际间流动,同时各国均实施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都会增加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导致本国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