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分析报告张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分析报告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分析报告 姓名 学科年级 以往的信息技术应用课例或案例名称 1、对多媒体教学与学科整合应用意识非常强,能自觉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去。老师问卷调查:70%的教师经常将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从学生问卷调查看到:75%的学生都反馈老师使用多媒体上课频繁且效果不错。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业务熟练。能熟练、正确、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上课与教学实践;88%的学生反映老师在自制教具、自制课件,利用其它信息资源,均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76%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教学能较有优势的区别于传统教学。 3、教学效果分析。在问卷中,96%的学生从自主探究和网络协作上成功之处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升很有帮助,协作过程中的彼此交流和合作对自己在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帮助很大。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也证实了使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班级与传统教学班级在知识掌握上有一定的差异,前者更好些。从抽样调查反馈情况来看,我校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是成功的,也存在不足。具体:(1)老师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培训,要能做出更高质量的课件。(2)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还是不够。(4)随意性太强,教学应该有目的性,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时应结合课型特点,选择好适合的形式和方法配合教学。 1、领导重视不够。 学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能够及时的征订部分硬、软件,增加学不足之处 校电教室的资料,但如何使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缺乏相应的指导。上级部门易停留在“订”,与第一线教师所认识的“用”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影响使用率。第一次访谈调查结果,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张勇 七年级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商州区沙河子镇初级中学 人教版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运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率只有28%,6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使用频率一般。而第二次访谈调查中只有15.6%使用率。 2、教学理念的滞后。许多教师在课前按照教学内容把自己认识问题的思路提前设想出来,并将资料保存在文件夹里,等上课堂时再根据情况来选择。尽管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方法陈旧,探索的少、验证的多,创新的少、重复的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停留在简单的组合上。不少教师受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的影响,现代教育意识不强,教育改革热情不高,还是习惯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部分教师有厌烦心理,认为在使用信息技术授课时,要准备好使用的媒体,较为麻烦,还可能出现解决不好的问题,不如粉笔加课本省力。 调查结果,76.7%的教师常用图片形式的教学资源,60%的教师经常使用文本,只有43.3%的教师常用视频教学资源和动画。接受访谈的很多教师反应,视频教学资源大多数是公开课使用。 3、课堂教学与制作课件本末倒置。一些年轻教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制作课件上,既费时费劲,效果还不理想,有些甚至是重复性劳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我们不提倡每个教师都必须会自己制作课件,课件的来源最好是教师能利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取其长为我所用。 4、措施或措施的落实不到位。教师使用的目的不明确。大材小用,计算机只起到演示工具的作用。或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教,误认为应用越多越好,结果是学生课上大饱眼福,课下大脑空空。 1、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手段。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制作高水平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辅助课件。而迈出这一步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手段。 2、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合日后的改进目标与计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它能够最大限度划 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教师应选择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相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 一节课上得是否优秀,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其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密切相关的。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点——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学习,决定了这种方式的教学应该是以导学为主的,教师只是在做指导性的工作。实践证明,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疑导学”的教学模式是较为适用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直观,更牢固。 4、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重点及教学环节,制作高质量的课件 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活动是引导性的,是抛砖引玉式的,教师工作的一大部分是制作高质量的、利于教学的、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