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1意象: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作者情感的载体,包括景、物、事、人) 2意境: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3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墨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营造出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5 特殊意象: 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例如:折柳:惜别 (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长亭:在中国古典诗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芳草: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 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松柏: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

爱情;“莲”还用来表示人品的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红豆:多写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燕子:多写初春或变迁,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鸿)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同时雁是传说中的信使,又有怀念故人之意。

杜鹃(子规):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夏蝉:因古人认为夏天的蝉只“饮露而不食”。故把它当作清高纯洁的象征;常被入诗。用来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

寒蝉(秋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流水:流水一去不返。引申出流年似水,年华易逝。再加上流水悠悠不断,也喻愁怀别绪

月: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圆的话题,所以月便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月皎洁无瑕,高悬空中,常为诗人自喻,或喻君子、志向

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子、飘泊、自由。二是遮蔽光华,喻小人。 6四类诗的常见意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