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学
1.什么是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是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2.摄影测量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近景、显微 3.P8表格 叙述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4.摄影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片主点,摄影机物镜后节点到像片主点的垂距称为摄影机主距,也叫相片主距,f表示。把相片主距f和像片主点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称为称为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
5.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测影像上一线段l与相应地面线段L的水平距之比
6.相对航高是指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常称为摄影航高
7.绝对航高是相对于平均海拔的航高,是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8.摄影比例尺越大,像片地面分辨率越高,有利影像的翻译与提高成图的精度。但摄影比例尺过大,则要增加费用,增加工作量,所以摄影比例尺要根据测绘地形图的精度要求与获取地面信息的需要,按测图规范进行。
9.同一条航线内相邻相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重叠部分与整个像幅长的百分比称为重叠度,一般要求60%以上。两相邻航测像
片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影像重叠,这种重叠影像部分称为旁向重叠度,要求在30%左右
10.航带弯曲度是指航带两端像片主点之间的直线距离L与偏离该直线最远的像主点到该直线垂距比的倒数
11.相邻两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带飞行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偏角
12.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的区别:P20
13.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 像空间坐标系 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摄影测量坐标系 物空间坐标系 14.绘图说明内方位元素 P27
一幅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包括6个参数,3个是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S相对于物方空间坐标系的位置;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描述影像面在摄影瞬间的空中姿态。 15.P29 共线方程
16.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像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想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的差异称为像点位移
17.在航测相片上某一线段影像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长度之比,就是像片上该线段的构像比例尺
18.在传统摄影测量中,是将像片放到仪器承片盘进行量测,但此时所测量的像点坐标称为影像架坐标或仪器坐标,随后应利用平面相似变换等公式,将影像架坐标变化为以影像上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坐标系中的坐标,称为影像内定向
19.P36 常采用的多项式变换公式
20.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求该影像的外方位元素,称为单幅影像的空间后方交会
21.单向空间后方交会基本思想:以单幅影像为基础,从该影像所覆盖地面范围内若干控制点的已知地面坐标和相应点的像坐标量测值出发,根据共线方程,解求该影像在航空摄影时刻的外方位元素。由于空间后方交会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共线方程是非线性函数,为了便于外方位元素的解求,需首先对共线方程进行线性化
22.空间后方交会的计算过程:P41(1)获取已知数据(2)两侧控制点的像点坐标并进行必要的影像坐标系统误差改正,得到像点坐标。 (3)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4)计算旋转矩阵R(5)逐点计算像点坐标的近似值(6)逐点计算误差方程式的系数和常数项,组成误差方程(7)计算法方程的系数矩阵和常数项,组成法方程系(8)解求外方位元素(9)检查计算是否收敛
23.观察中必须满足形成人造立体视觉的条件:P49
24.两像片有三种不同放置方式,产生了三种立体效应:正立体效应、反立体效应、零立体效应
25.P55 相对定向元素:确定一个立体像两像片相对位置的元素 名词解释和方法
26.P60 核面与核线 名词解释
核面:通过摄影基线与任一物方点所作的平面称为通过该点的核面。 核线:核面与影像面的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