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木兰诗(第
1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诵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
2、能正确翻译课文,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 3、记住相关的文学知识。
【学习重点】疏通文义,准确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
一 快乐预习(教师寄语:做自己课堂的主人,为成功未来奠基。) 1、明确学习目标 2、自主预习
学习任务一:了解相关背景 (1).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a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
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背景介绍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学习任务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可汗( )( )机杼( )军贴( )燕山( )
朔气( )金柝( )红妆( )胡骑( )傍地走( ) (2).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通( ),_______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 )通( ),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解释诗句中加粗的字词: (1)愿为市鞍马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旦辞黄河去 (4)万里赴戎机
(5)关山度若飞 (6)出郭相扶将 3、小组合作:解决预习疑难
4、【预习质疑】通过本节课的预习,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把你的想法和要求写在下面。
二合作探究 (教师寄语:快乐合作,走向成功。) 1、阳光展示:预习检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2、导学点拨:
(1)什么叫对偶的修辞方法?什么叫排比的修辞方法?什么叫互文?(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练习三,从课文中找出原句并用浪线画出来,阅读体会它的好处。)
(2)文中还有什么别的修辞方法?读文章,找出相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三、拓展提高:(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语文知识?
四、感恩达标:(教师寄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A.次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