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中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B.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单体相同 C. 组成酶的基本单位之间都是通过肽键连接的 D. 腺苷是构成ATP、RNA和DNA的组成成分 【答案】B 【解析】
糖类、脂肪等均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均不含有高能磷酸键,A项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项正确;少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RNA,不含有肽键,C项错误;腺苷指腺嘌呤与核糖结合的产物,是构成ATP、RNA的组成成分,不是构成DNA的成分,D项错误。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成嵴,有利于增大分解葡萄糖的酶的附着面积 B. 叶绿体基粒由多个类囊体叠成,其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和光反应的酶 C. 中心体和核糖体都仅由蛋白质构成,他们都在有丝分裂中发挥作用 D. 硅肺是一种溶酶体病,该病的根本原因是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了内膜的面积,有助于酶的附着和生化反应的进行;葡糖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中许多类囊体堆叠在一起形成基粒,基粒是光反应的场所,上面分布有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和催化光反应的酶;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构成,中心体由中心粒构成;硅肺是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 【详解】A. 分解葡萄糖的酶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中没有相关的酶,A错误;
B. 叶绿体基粒是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结构,B正确;是光反应的场所,其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和光反应的酶, C. 中心体是由中心粒组成的, 而中心粒则是由微管组成,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C错误; D. 硅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肺部吸入的硅尘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最终
页
1第
导引肺功能受损,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识记常见细胞代谢的场所和过程,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硅肺病的病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 下列有关“探索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中死亡的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得到R型活细菌和S型活细菌
B. 艾弗里实验中加入“S型菌的DNA+DNA酶”的这组与只加“S型菌的DNA”组对照能更好地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转化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促使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格里菲思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得到R型活细菌和少部分发生转化的S型活细菌,单独注射S型活菌也会使小鼠死亡,但死亡小鼠体内无R型菌;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加入“S型菌的DNA+DNA酶”会使DNA水解,结果R型细菌没有发生转化,两组形成对照,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NA的水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由于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所以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来区分S型菌和R型菌;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组装→释放,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开来。 【详解】A. 格里菲思实验中单独注射S型活菌也会使小鼠死亡,但死亡小鼠体内无R型菌,A错误; B. 艾弗里实验中“S型菌的DNA+DNA酶”组与只加“S型菌的DNA”组形成对照,能更好地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 R型菌和S型菌菌落形态不同,可通过菌落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转化,C正确; D. 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促使噬菌体的外壳与细菌分离,D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科学家的实验的步骤、实验结果等知识。
4. 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S.M.stanley)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 捕食者的捕食对被捕食种群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页
2第
C.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不改变二者的基因频率 D.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相亙影响中共同进化 【答案】C 【解析】
捕食者的存在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A项正确;捕食者淘汰了被捕食种群中的老弱病残个体,对被捕食种群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项正确;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会改变二者的基因频率,C项正确;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各自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项正确。
5. 植物体内有多种激素对各种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能给细胞传达促进生长的信息 B. 秋天落叶中脱落酸的合成量增加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 C. 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 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侧芽细胞的伸长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答案】A 【解析】
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A错误;秋天落叶中脱落酸的合成量增加,不仅受基因调控,还受环境的影响,B正确;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但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正确;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侧芽细胞的伸长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如乙烯和高浓度的生长素都可以抑制侧芽生长,D正确。
6.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 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髄中造血干细胞快速分裂的结果 【答案】B
页
3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