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试题集(21)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1.假定在一个维持平衡的封闭水缸中,有一条鱼、一株水生植物和一只蜗牛。如果把鱼去掉,下列情况最先发生的是( )

A.光合作用加快 B.水的酸性增加 C.植物会死掉 D.水中O2浓度增加

解析:选D。封闭水缸在鱼去掉前是平衡的,鱼是消费者,消耗O2,所以鱼去掉后O2

浓度增加最先发生。

2.空气中的N2要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必须先( ) A.由固氮生物固定 B.由光合作用固定 C.由草食动物觅食 D.由肉食动物捕食 解析:选A。大气中游离的氮必须通过固氮作用转变为硝态氮或铵态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生产者 B.无机环境中碳仅以CO2的形式存在

C.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解析:选B。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相关知识,注意无机碳还包括碳酸盐。 4.(2011年陕西汉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

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D.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解析:选D。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循环的动力来自能量,而物质又是能量的载体,以保证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全球范围(生物圈)内,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是不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稳态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自给自足,否则将难以维持平衡和稳态。

5.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依赖于水 B.需要能量驱动 C.产生温室气体 D.具有全球性

解析:选A。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大气中的CO2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参与)转变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然后通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各营养级(该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同时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都能产生CO2,再返回到大气中(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产生CO2返回到大气中),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产生温室效应;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是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具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______过程(用图中字母填写)。

(4)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5)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气候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为了防止CO2在大气中含量的上升,可采取哪些措施?(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离不开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首先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合成为有机物进入植物体内,再通过食物链流入各级消费者体内,最后再流入分解者,被分解成CO2释放到大气中,同时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产生CO2,直接回到大气中。另外,人们目前常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时释放的CO2等气体也直接排到大气中。要使大气中CO2浓度不再上升,采取的措施中应有加大吸收CO2和减少CO2排放等。

答案:(1)分解者 分解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2)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

(3)B、C、D (4)CO2和碳酸盐 CO2 能量流动 (5)①植树造林,加大对CO2的吸收;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而减少CO2的排放,开发新能源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CO2 C.燃料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解析:选B。有机物中的碳从根源上说都来自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可直接或间接利用大气中氮途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工业合成氮肥

B.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 C.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D.大气中的放电

解析:选B。固氮的三种途径都可以把大气中的氮转化成氨,硝化细菌可以利用氨。 3.在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体现其循环过程带有全球性的是( ) A.碳循环主要以CO2形式进行

B.大气圈和水圈既是CO2储存库,也是交换库 C.CO2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CO2以多种途径由生物群落返回储存库

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杌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其特点具有全球性,具体体现是生物圈既是CO2储存库又是交换库。

4.(2011年江苏扬州高二检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氨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

B.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成氮气

C.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和铵盐,而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 D.根瘤菌固定的氮一部分供宿主植物利用,一部分留给自己使用

解析:选B。能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是反硝化作用,这是由反硝化细菌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完成的。

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解析:选C。由图可知,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4是大气中的CO2;①表示捕食关系,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光合作用。

6.如图表示一草原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与牧草数量的关系。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A.消费者排泄量增加 B.牧草的根增加 C.分解者数量增加 D.牧草枯死量增加

解析:选B。牧草数量增加,牧草根增加,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硝酸盐,所以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下降。

7.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对图中的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解析:选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则以CO2形式进行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哪一营养级,哪一营养级即是生产者,而生产者、消费者均有所指向的那一类生物应为分解者,且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均有指向无机环境的箭头,即它们靠呼吸作用产生CO2。

8.(2011年河南新乡高二检测)下列各项表述均与自然界碳或氮的循环有关,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是自然界氮循环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 B.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是自然界碳循环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

C.稻田中的反硝化细菌将NO3转变成N2,既促进了氮的循环,又提高了土壤肥力 D.绿色植物的同化作用是自然界碳循环和氮循环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解析:选C。反硝化细菌在氧气不足时,把NO3转变成氮气,促进了氮的循环,但不能提高土壤的肥力。

二、多项选择题

9.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固定的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

C.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即可维持稳定

D.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解析:选AB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来源除了生物的呼吸作用外,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也是重要的来源,所以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不一定能维持稳定。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