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2019年精选文档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前不久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在受益匪浅、自我提升的同时,我也开始反思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开始思考一些解决之道。本文将以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阐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群体――缺乏关注,心理健康水平参差不齐 作为教师,我们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但近年来,关于幼儿教师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幼儿教师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大打折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据调查显示,某省会城市的幼儿教师心理问题轻度及以上症状的检出率为59.84%,远高于全国的常模20%。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二)指导纲领――概括笼统,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可操作性

虽然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和系统的培训,使得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无章可循,无例可范。虽然在新《刚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涉及到心理健康方面,但内容大多体现在其他领域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等,比较概括笼统, 缺少内在联系和统一的观念。

(三)家长群体――智育第一,使心理健康教育雪上加霜 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家长衡量孩子的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当然,幼儿园并没有考试。但家长们也会自发的对孩子进行“考试”和“排名”。如孩子们能认识多少汉字,能做几以内的加减法,甚至会多少英语单词,参加几级钢琴、绘画、舞蹈考试。与此同时,孩子们也陷入了这场“战斗”。他们开始在意“谁比我厉害”,“谁没我厉害”,“我要超越谁”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与同伴的竞争上。当然竞争未必不好,但作为家长,应该更多的引导孩子们体验自身的成长、自己的努力,并为之感到快乐。家长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乐此不疲的奋斗目标在加重幼儿负担的同时,无疑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留下了负面的能量。 二、解决方案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1.自我调控。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我们要正视工作、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如社会地位不高,家长的苛刻要求、工作的忙碌繁琐等等,都会对我们的内心造成很大压力和内心冲突,影响自身的情绪情感。但我们仍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好自我调控,增强自我修养,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

2.主管部门。幼儿园及主管部门不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

各种平台,但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及压力。所以在搭建平台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以及个中原因。如层出不穷的各种比赛、名目繁多的各种文案等,可有针对性的酌情加以精简。这样能将教师的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幼儿身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幸福感。

3.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当教师的情绪情感出现较大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可以由专业的机构或个人加以疏导,引导教师及时觉察自身的一些感受,并获得专业的帮助。如果能使类似的指导帮助常态化,一定能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保教护航。

(二)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一日活动各个环节 虽然幼儿教师在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无章可循,无例可范,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实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心理健康融入一日生活。

1.将心理健康融入过渡环节。课间、餐后、午睡前后等环节在幼儿园统称为过渡环节。这些过渡环节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如课间和谐的师幼关系和良好的班级氛围能给幼儿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心理环境。在餐后整理餐具、午睡前后自己穿脱衣物等过渡环节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利于今后独立意识的养成。过渡环节也更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个别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 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