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精练讲稿(数学)

有效教学精练的一点心得体会

西南二中 李建豪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有效精练,大家都知道:“有效导入、有效精讲、有效精练”是有效教学的三大要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有效精练呢?本人结合数学科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和经验,说的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批评指正。

我的观点共8个: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按课型不同有效精练; 按知识点不同用途有效精练;

按难度、梯度通过变式逐层推进有效精练; 按不同题型有效精练;

精练后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地点评; 自我创新题目有效精练; 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有效精练; 初三备考围绕三大抓手有效精练。

观点一:按课型有效精练

大家都知道,课型包括⑴ 新授课,⑵复习梳理课,⑶训练课,⑷测试课,⑸点评课,新授课我一般都只做难度中下的基础题目,不会把难度提得过高,我觉得新知识对于学生总是难的,如果新课就把难度一下提得太高,我觉得不但达不到开阔学生视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反而会容易吓倒学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题我一般在训练课、测试课或课外作业中出现,题目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例如,七年级下册三角形两次全等的证明比较难,那么我会在讲完三角形的五种全等证明方法后才出现。基础题的训练,题目一定要精选,知识点要力求全覆盖,在精炼的前提下,才尽量多练,不要过分追求训练的数量和速度。辩证地安排好精炼与精讲的时间比例,每节课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观点二:按知识点不同用途有效精练

一个知识点往往有多种用途,每种用途我们都应力求覆盖到,从而有效训练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著名的勾股定理时,我会把它的应用归纳为三大用法:⑴知两边的长度直接求第三边,⑵把勾股定理转化为方程求值,⑶直接用于证明题的推理过程。无论考勾股定理的题目如何千变万化,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上述的三大用法,学生把上述要点消化了、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观点三:按难度、梯度通过变式逐层推进有效精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按难度、梯度通过变式逐层推进有效精练,能达到很好地训练效果。

例如:北师大七年级第167页习题5.9数学理解1 原题:如图,AB=AD,AC=AE,∠BAC=∠DAE, 求证:∠B=∠D

用SAS马上可证明△ABC≌△ADE,从而 ∠B=∠D

变式1:把∠BAC=∠DAE变为∠BAD=∠CAE,原问题不变。 变式2: 条件加上BC=2cm,求DE的长度。

通过变式把难度逐层向前推进,达到很好地训练、启发学生的目的,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观点四:按不同题型有效精练

? 同一个知识点,往往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问法呈现它的应用,我们应尽量让学生接触到,这样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例如,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一共有七八种,应尽量让学生接触到,这就要求老师多做题,多归纳,做到辛苦教师一人,轻松学生一片。布置学生的课外作业时,也应按题型不同进行布置。又例如,秋玲公开课的前三道练习题,知识点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HL),训练时是按不同题型安排的。第一题是定理的基本应用,掌握叙述格式及找公共边,第二题是定理稍微提高的应用,要先证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题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没有用到HL定理证全等。

2

A E

B C

D

观点五:精练后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地点评 ⑴抓住易错点点评;

⑵抓住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规律点评; ⑶抓住解题思想点评;

不要就题评题,要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一般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思想,

升华解题的意义。例如,求角的度数或线段的长度,在解题过程中,要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解题的两种基本思路:①直接求解,②找等量转化为方程求解。

⑷抓住解题格式规范点评。

例如:2011年数学中考第23题的第一问,本来是很简单的一道求概率计算题,但失分的情况非常严重,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这题的格式要求很严格,很多学生都没有分析就直接求概率了,因而失去2分。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

观点六:自我创新题目有效精练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花点时间和心思,改编或自编一些好的题目给学生做,既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又能体现创新性,能达到更佳的精练效果。

观点七: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有效精练

有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挥备课组老师集体的力量,分好工,每人找一些好题,每人编一些好题,汇总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效精练题库。我校各科都有搞精练题库。

观点八:初三备考围绕三大抓手有效精练

⑴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目的:①查缺补漏,②明确要求。例如,绝对值,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绝对值内不含字母,那么训练时绝对值内就不要含字母了,不要搞得太难。练得太难他不考,没用。当然,这只是为了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用。

⑵认真重新研读课本。例如,二次函数的最值,考试说明中没有考点,但上一年就考了。考试说明中没有的考点,但书本有的都可能考。

⑶历年中考卷呈现出来的出题风格和题型特点。认真钻研一下,对于自己选题、编题、压题都大有好处。

例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题都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①对基本定义、基本概念的考察考得很多、很细、很全面,②每年都有一道几何求值的中档题和二次

3

函数画图题,③最后压轴题基本上都是阅读性的探究题,等。那么我们做中考训练时,题目就更有针对性了。

古希腊有两句非常有哲理的名言:第一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意思是有效精练好的做法其实大家都基本知道了,只是要把平凡的练习做到很精彩,关键是要付出心思和努力。第二句:人不可能踏入相同的河流。意思是教材一样,知识点、考试要求也一样,但学生在不断地变化着,我们也要因应学生的变化,不断地做出教学上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里讲一个故事,话说当年国共在重庆谈判,一天早上,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公园碰面,手里各拿着一本资治通鉴,毛泽东首先问蒋介石对未来形势的看法,蒋介石说:“以不变应万变”。 蒋介石马上反问毛泽东对未来形势的看法,毛泽东说:“以万变应万变”。最后共产党得到了天下。

各位同行,俗话说得好,“知易行难”。要做到有效精练,老师是要花许多时间和心思进行准备的,我们没有最好的精练方法,但有更好的精练追求。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持之以恒,相信学生一定会练得更有效,练得更精彩。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