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作为一门设计科学的设计心理学 【领会】1.1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1【设计心理学定义】
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设计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工业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 消费行为 规律,设计适销对路 的产品,最终提高消费满意度 的一门学科。 2.设计心理学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唐纳德A 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物质心理学”,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 赫伯特A 西蒙(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着眼于主体思维活动的研究,将设计当做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学。 李彬彬(江南大学)——认为设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的方向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赵江洪(湖南大学)——使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来研究设计领域的问题。 李乐山(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心理学,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心理研究。
柳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学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领会】1.2研究对像和研究范畴
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 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
a) 基础本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
b) 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念,理念等。 c) 个性心理,包括人性和能力等。
d) 心理过程,包括知(感知、认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和意动)。
【领会】1.3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相关学科
⑴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艺术心理学、美术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1【心理美学 】
也称“美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它是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审美、创造美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其规律的美学分支学科与流派.
1、移情说:最早由德国费肖尔父子提出
2、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2【心理学的主要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本主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Freud)和荣格(Jung) 2、主要理论:意识与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3、集体无意识
3、精神分析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投射法
?格式塔心理学与艺术心理 :
1、代表人物:惠特海姆(Wertheimer)、考夫卡(Kurt Koffka)、和苛勒(Wolfgang Kohler)、阿恩海姆
2、主要理论:心理场,视知觉一系列法则: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人本主义心理美学 1、代表人物:马斯洛
2、主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高峰体验” ?认知心理学:
物理符号系统,信息输入——加工——输出
代表人物和艺术史论家的研究:
1、里格尔 《风格问题》
2、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建筑心理学导论》
3、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式和矫正” 《秩序感》
⑵工业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广告心理学及消费心理学、行为学等应用心理学的研究
1.【工业心理学以及人机工程学发展概述】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通过将相关的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运用于设计中以优化人与系统表现的学科 ⑶职业设计师的经验知识
?格雷夫斯(Henry 你Drefuss):1951年出版《为人民设计》 主要介绍《人体测量和人机工程学研究》
【识记】1.4现代设计心理学
1.4.1 可用性工程
【可用性工程】是一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交互产品的可用性的新兴学科,这门学科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
可用性工程着重于评估现有设计、原型和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可用性”原则指导设计,便称为“可用性设计”(Usability design)
可用性:有效性(effectiveness)、 效率(efficiency)、 用户主观满意度(satisfaction) 诺曼 在《日用品的设计》一书中将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原则明确归纳为7条: 1.应用储存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 2.简化任务结构
3.重视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5.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 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7.标准化
【对于用户类别和特征的定义要考虑】: 1.用户的生理特征 2.职业 3.知识和经验 4.用户的心理 1.4.2 感性工学
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另外一门新型学科,称为感性工学( Kansei Engineering),即一种将顾客的
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长町三生:1995年)。 【感性工学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1、设计实践方面 2、设计评价方面
研究领域分为三个部分:感觉生理学;感性信息学;感性创造工学 1.4.3 基于仪器的设计心理学研究
常用的仪器包括:眼动仪、脑电图、虚拟现实设备
第二章 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以“视觉生产”为核心的艺术设计 【领会】2.1 感觉
?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2.2 易于感知与难于感知:基于感知原理的设计技巧 【领会】2.2.1 感觉的多通道
1、“通道”(Modality)是指人们接受外界刺激的不同感觉方式。 2、感觉通道对应各种感觉器,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3、多 “通道”协同 【领会】2.2.2 阈限
【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
【绝对阈限】: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
差别阈限(J. N. D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
【韦伯定律】外界刺激之间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强度比值是恒定的,也就是说,所能觉察的强度的最小差别,和背景强度成正比,标准刺激越强越大,则达到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增量越大,公式写为ΔI/I=K 【遮蔽效应 】人们在感受到巨大变化时会忽略掉那些较微妙的变化。
【阈下知觉 】除了阈限上的刺激会对主体产生反应,其他比较弱的刺激,虽然不会被主体所感知,但也能被感受器所接收。 【识记】2.3 视觉
视觉是人类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 【识记】2.3.1 颜色视觉
【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 】人的眼睛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能对红、绿、蓝三种色光产生基本感觉,其他颜色都是这三种颜色加减混合得到的,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获得白光 。
【拮抗加工理论】所有的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成分,红绿、黄蓝、黑白,也称为互补色,互补色之间具有拮抗作用,当一个成分疲劳或过度刺激,就会增加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 【识记】2.3.2 明度视觉
?明度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