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
作者:白晓权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第15期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风险基础审计的一种延伸,吸收了风险审计各种特点,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体系是在原始的查账技术基础上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备到较完备逐步发展起来的。审计环境的变化使得审计方法由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进而又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这是审计技术发展的必然。企业内部审计引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借鉴国际审计准则,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审计水平;推进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可以说是风险基础审计的一种延伸,其基本吸收了风险审计各种特点,只是在此基础上扩大审计关注点到企业的主要战略目标(key business obj ectives),管理层对风险的容忍度,主要风险评价指标以及企业绩效评价分析等涉现代企业整体风险管理领域的多方位角度。而且风险导向审计已经开始关注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应如何进行风险优化(optimizing key risk)如企业对哪些固有风险可以实行避免,转移或接受并予以控制的风险管理策略。因此,对企业而言,风险导向审计本身已经成为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要素。而对财务报表审计而言,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在兼容风险基础审计,控制基础审计及流程基础审计优势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识别出固有风险,继而实施控制风险及检查风险的审计程序。
一、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发展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高风险社会环境的背景下,美国审计职业界最先建立起了审计风险模型,标志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所谓的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形成之前,曾出现过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两种模式,而风险导向审计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包括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揭露,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弊端日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不符合系统理论和在审计资源上分配不合理等几个方面。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和漏报。它采用简化主义的观点,只关心企业的内部控制,认为注册会计师通过对各个账户层面的认定进行审计就可以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所以没有充分关注企业与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内部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发现重大错报的概率为零;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它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审计思路,在审计资源上面面俱到,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便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客户置于一个人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定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因素,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构成控制因素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将客户的经营风险植入本身的风险评价中。
二、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
企业经营目标是在一定时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性的反映与体现。是指在既定的所有制关系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其全部经营活动中所追求的、并在客观上制约着企业行为的目的。企业经营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审计责任的加大增强了审计风险意识,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一定条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自身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在注册会计师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审计方法的发展会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的惯性思维,正是这种思维惯性的存在使注册会计师们认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也必将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审计人力资源的发展,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创造了部分条件:从1993年10月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颁布为标志,中国会计师审计制度逐渐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时期。
独立审计准则的建设为完整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从审计标准看,我国目前已颁布6批准则及指南共48个项目,其中包括28个具体准则,10个实务公告,5个执业规范指南,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准则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我们不能以经济发展水平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否定该模式。我国要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就必须与世界接轨,稳步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
在我国,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检查中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在项目审计过程中是否执行了所要求的全部常规审计程序;但这种只注重审计程序形式上完整性的检查思路和方法,势必制约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推行。
风险基础审计的应用,要求将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看作是减少审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形成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的评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是每个审计项目都要涉及的工作内容之一,然而,注册会计师很少将这项工作看成是搜集审计证据的有机组成部分。固有风险的评估,还涉及对各类经济业务及其相应的数据,信息转换系统的了解与分析,是我们确定特定企业内部控制理想模式的基础。这种评价从企业整体讲,包括它的环境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这些风险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确定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确定发生重大错报可能的领域与方向的重要依据。
为了使其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具有合理和可验证性,大多数程序是以数理统计的广泛运用为前提的,在要求依据数理统计估算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时,应具有相应规模的审计证据。在实质性测试阶段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作为主要的获取审计证据的手段,必然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较高的素质。要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寻求数据间的内在关系来构建模型。在我国,目前还有相当多的注册会计师不具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能力,这必然妨碍到分析性程序成为实质性测试的重要手段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崭新的审计模式,已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并率先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得以实施。在我国,对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尚处于初步了解和认识的阶段。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来看,仍处于遵循制度导向审计模式阶段,但可以肯定地说,在不远的将来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取代传统的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已是必然。虽然目前风险导向审计本身还存在着缺陷,但现在国内外审计人员不断吸收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克服已存在的缺陷,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加完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出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