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美文阅读(适合初一初二学生)

心香一瓣

生活的艺术

很少有人认为生活没有亏待过自己,同样,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曾亏待过生活。在你的眼里,别人实际得的总是比他应该得的多,而你自己正相反,于是你感到不平、压抑,甚至愤怒。

其实,生活没法亏待你,只有你自己才可能亏待自己。生活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要装进一杯新水,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旧水; 要获得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 要多一份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创伤。

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旧水,但你拥有一杯新水;

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来了玫瑰;虽然受了创伤,但你多了体验。

泰戈尔有诗:“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生活是永远没有错的,有错的只是你的心态。其实鸟儿只需做好一只鸟,云儿只需做好一朵云。

无论生活将机遇和幸运赐与谁,都有他赐与的理由。一味的羡慕与嫉妒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坏了你一份平和的心境。只有抱着淡然的心态认真做好你应该做的工作,你才有可能得到并不淡然的结果。

学会接受他人的成功与幸运,并不意味着认同自己的平庸与拙劣,而恰证明了你的成熟与坚韧。只有成熟的、坚韧不拔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摆弄得与失的砝码,才懂得生活的艺术原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智慧人生

唐家寺的雨伞 高虹/文

有个商人在外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攒下了大宗财富,准备还乡结束半生的漂泊辛劳。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匪。商人不敢露富,只得穿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作一个餐风露宿的行路人。商人特地买了一把油纸雨伞,如此这般,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这把雨伞,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这天,商人来到唐家寺,走进一家面馆,叫了一碗面条。一碗面条七红八绿,作料丰足,商人香喷喷地吃了起来。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涌了上来。小店生意一般,只有三五食客,倒也不吵闹。于是,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a)一阵清凉的风吹醒了商人,他抬头一看,小店内已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商人揉揉脸颊,突然暗叫不好,自己的那把油纸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他想,定是在他打盹的时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雨,而那些食客急于出门,其中哪个见他睡着了,就顺手牵羊把他的伞拿走了。 商人将随身零钱清点了一番,沉吟片刻后,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他叫来面馆掌柜,说自己看中了这个平静安宁的镇子,决定就在这里住下,开个小铺,请掌柜帮忙找一间房子。掌柜也是个和善之人,问他想开什么样的铺子,要多大的房子。商人说:“身无长技,只会修伞补帽。小小手艺人,租不起大房子,只是最好能够在交通要道上。”掌柜笑道:

“当然,修伞补帽应该在路边。”于是很快帮他找了一处房子,商人便用仅有的钱在唐家寺开起了修伞铺。

商人心灵手巧,待人客气,兢兢业业,没过多久,他的修伞铺便受到当地人的好评,人们都愿意把伞拿给他修理。可谁也不知道这个小手艺人每天谦和的笑脸下,掩藏着一颗紧张焦灼的心。他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一把熟悉的油纸雨伞的出现??

时间一天天流逝,商人耐心地等着,但是他的伞还是没有出现。一天,他收了一把破旧的伞,主人漫不经心道:“能不能修?太费事就算了。一把破伞值不了几个钱,反倒花一笔工钱!”听了这话,商人心里一动,想到自己的那把雨伞,丢时便只有三成新,用到现在怕也是破破烂烂,主人怕也不愿拿来修了。商人就又动起了脑筋。

第二天,过往行人看到这家修伞铺子挂出了一条新鲜的广告:油纸雨伞以旧换新。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说这是商人为了扩展生意,广招客人的让利活动,还说下一次就轮到布伞以旧换新了;又说商人对收集雨伞有兴趣——总而言之,广告效果极好。

(b)时隔不久,在一个和风丽日的下午,修伞铺子来了一个中年人,商人一眼就看见他腋下夹着一把油纸雨伞——那正是他日思夜想、心系魂绕的伞呀。

商人不动声色地收下雨伞,犀利的眼神一瞥,就查看到伞柄完好如初,并无半点被动过的痕迹。他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了。他转身挑了铺里最好的一把伞给了来客,在来客的感谢声中,徐徐关了店门。商人立马打开伞柄,里面的一层黄蜡加封得严严实实。再撬开黄蜡,商人看到了他当初塞在里头的珠宝玉器。他一下瘫坐在地上,长长松了口气,半日无语。

这天,唐家寺的居民们觉得有点奇怪:自从修伞铺开张以来,没见过这么早关门的。第二天天大亮却还没有开门。一问,才知道人去屋空,修伞的人突然走了。

后来,这个故事流传开来。人们传说着这个故事,赞叹着商人的沉着、睿智和大气。 【备考训练】

1.小说以一把油纸雨伞为线索,依次写了商人__________ →丢伞→__________→得伞的过程。

2.阅读全文,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两处都有简单的景物描写,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___”线的句子,揣摩商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眼旁观

遭贼 雨童/文

自从这栋楼遭了贼以后,我发现邻里对我的态度大不如从前了。平常在楼梯口碰面时,他们还会跟我寒暄几句,而今,大家连头都懒得冲我点一下了。

大家的眼神都有些怪怪的。有提防之意,有怨怼之意,甚至还有轻蔑之意。

于是我好好反省了一下自己。发现并没有做过什么伤害大家的事。非但如此,我还曾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平时我对谁都是一张笑脸,别人求办事,只要力所能及,基本上都会慷慨允诺。此外,我从不往楼道里乱丢垃圾,见到小孩会给糖,遇到老人便去扶,碰到有人往楼上拎煤气罐时,还会主动去帮忙。甚至有时候邻里拌嘴吵架,我也去充当和事佬,有骂

劝骂,有打劝打。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即便不是个完人,也不至于讨人嫌。

可现在,大家分明是对我有意见了。我分明是招人嫌了! 为什么?晚上躺在床上时,我不得不辗转反侧思之索之。

想来想去,我发现了问题。自从我们楼遭了贼后,大伙就对我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了。在此,我遗漏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栋楼虽然遭了贼,但是我们家安然无恙。很庆幸,但也很意外。因为整栋楼除了我们家基本上都被贼光顾了。楼上楼下的住客或多或少都有些损失。由于警方至今没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大家只好自认倒霉。

至于我们家这次之所以能免于贼祸,我试着总结了如下几个原因:1)我们家没安防盗门,不够显“富”。小偷可能是这么想的,如果家里有点值钱的东西,肯定是会安防盗门的。事实上,他想的很对,我们家真的没什么值钱的东西;2)小偷一时大意,忘记扫荡我们家了。毕竟我们家是在楼道最里面,属于整个楼层最为逼仄的一间,小偷将其忽略,也属正常。3)小偷得手的东西太多,一时拿不下,所以就没进我们家了。4)我作为一个好人的名声早就远播在外,这个小偷盗亦有道,不偷好人家的东西,所以我们家得以幸免。

最后一个原因显得我有些自恋,姑且不计。不管小偷是怎么想的,总之,我们家这次没遭贼,这是事实。一栋楼里就我们家没遭贼,这也是事实。那么其他人会怎么想呢?或许,这便是他们对我的态度大转变的原因。

也就是说,他们怀疑我是贼。要么就怀疑贼跟我们家沾亲带故。关于这一点,我绝非妄自揣测,因为,我已经不止一次听见楼道里有人在嘀咕类似的疑惑了。有时候,我出门时,分明会感到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说实话,我很伤心。我为自己先前做了那么多好事,到头来却没赢得大家丝毫的信任而难过。尽管我自认为我们家没遭贼实属正常,但很明显,其他人不是这么看。他们认为这里面有“鬼”。至少他们感到了不平衡。如今看来,这种不平衡已经演化成莫名的仇恨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很想搬家。但如果就这么搬家,似乎也无法昭显我的清白。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让自己遭一次贼吧。当然,我不会真的请一个贼来我们家偷东西。我只是趁人不注意时,悄悄地将家中仅有的一台电脑给卖了。

那天,当我站在楼道里痛声疾呼我们家也遭了贼时,楼上楼下的住户几乎都拥了过来,他们脸上的表情可谓丰富无比,有惊讶,有窃笑,有佯怒,有释然,但更多的是异口同声的“安慰”。同是天涯被偷人,我很庆幸自己又得到了大家“亲切的认可”。

自我们家“遭贼”之后,我和邻里的关系恢复如初。再也没有人暗地里嘀咕了,再也没有人背后戳我脊梁骨了。在楼梯口碰到楼上楼下的住户时,大家又主动跟我寒暄了。好像这期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问题是,我还没达到如此健忘的境界。故而,每当我遇见众人的笑脸时,我总在想,那笑脸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这么一想,我就有点儿不寒而栗。

自从这栋楼遭了贼以后,我发现大家被偷的不仅仅是屋中那点儿有形财产,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样无形的财产被“偷”走了。

(选自《短小说》2010年第9期)

【备考训练】

1、给下列划横线字词注音(如遇不会的字词可以查字典,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哦):

怨怼( ) 辗转( ) 逼仄( ) 寒暄( ) 不寒而栗( )

2、用下列词语分别造一个句子:

妄自揣测:

不寒而栗:

3、邻居们对“我”的态度大不如从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我”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赢得了邻居们的“好感”?

5、为什么当“我”再遇见众人的笑脸时,会感到不寒而栗?

6、请谈谈对小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抒情人生

雪白 王开岭/文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愈来愈多了。比如雪。 在我的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富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物。她使我隐约想到“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和集体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极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宽仁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所有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的心里溢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多得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呵??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花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洁白的相濡以沫的覆护。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大雪。有时连续着,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很令人鼓舞和感动。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一开头即是“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种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如今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的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

记得当时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们全笑了,连戴眼镜的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接着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我就是从此学得这个成语的。老师讲“异想

天开”的时候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出了声??不久,她因家贫便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是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儿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最难忘的一个。也是最伤感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的女儿是用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诉如泣的雪花膏。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那些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另外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时间已悄悄印证了这点。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甚至有了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粉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白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是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这个时侯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地温的爬升,空气的浮躁,河流、树木和鸟的稀少??眯起眼睛,我辨认出菜叶上的斑点,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最后,我还跟踪一只绿色的苍蝇,于是发现了第二,第三??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地球上,已很难留得住雪了。 人类创造一切的同时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消解了,包括季节、生态、法则、价值、信仰和艺术??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一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哀怨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的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已经流逝和几要逝去的东西,比如童年、雪、自然和本色,比如古典、村野、棉布、美和纯净??

(选自《精美散文》)

【我的感悟】

花样心情

鸟窝·菊花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