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叶权燕
来源:《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年第07期
摘 要:初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实证学科,其概念是理解、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通过生物概念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叶权燕,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朱坊中学教师。(江西 赣州 341400)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1-0024-02
生物学的概念主要是针对生物的结构、生命现象、伦理、规律等本质性的阐述,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生物知识的基础。初中生物概念具有客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它是对自然界或生物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本质概括,也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概念来帮助学生探究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学生只有了解生物学概念,才能深入学习,才会有足够的认知去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掌握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学好生物的基本要求,通过生物概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系统地学习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因此,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生物概念教学,还要注重创新生物概念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一、借助生活实际,为学生理解概念提供支撑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概念产生感性的认识是学好生物知识的基础。很多生物概念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中提取出来,用抽象的语言来表达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借助生活中丰富的材料和生物学事例,如实验、标本和视频等,让学生通过亲身观看、接触后进行归纳,形成理性的表达,初步建立生物学概念体系。
例如,教学“多种组织构成能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菜豆果实、橘子、菠菜叶等材料,让学生进行分组解剖和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小组的讨论,归纳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由哪些组织构成,然后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各个部分的功能,最后制成表格,对比其中的异同,从而总结器官的概念,是一种结构功能单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观察、讨论和总结过程,让学生对生物概念产生比较感性的认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威,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用科学事实生成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探究学科,在教学生物概念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借助实验探究来建立概念体系,以深化生物概念的本质、降低学习难度。此外,生物学概念一般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教师要注重实验探究,找到所学教材中生物概念和实验探究的联系点,引导学生从观察出发、从实验入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究实验中的信息,提出假设后进行验证、归纳。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的探究,让学生加深对生物本质特征的理解,学会从事物的表象进行深入思考,从而生成相关的生物概念。
例如,教学“光合作用”这节课时,笔者如此设计教学:首先,弄清光合作用的本质。光合作用是初中生物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中考时也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学生要正确、深入地学习这个知识点,就需要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本质。光合作用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空气中和体内的二氧化碳、水转变成具有能量的有机物(通常有机物的化学本质为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这个概念涉及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教材为了清楚地为读者阐释这个内容,还专门设计了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和光合作用的放氧实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光合作用的几大要素;其次,以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为例,进行概念的铺垫、设置问题等教学过程。知识的铺垫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