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复旦版)知识要点[精品文档]

MPA(双证)专业基础课

公共管理学

知识要点

注:本文系《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复旦博学·MPA系列,竺乾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知识要点整理,主要依据各章节后附的复习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理解和其他参考资料适当增减。整理者:billy5。个人知识有限、时间仓促,难免有不当或遗漏。

绪论

公共行政: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1、活动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而非立法、司法机构 2、活动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而非私人事务 3、依法(相对于政治的从属性、执行性) 有效(有效性/合法性基础、效率) 公共行政的原则、主要功能及其变化 1、公共行政原则:

(1)法制原则(依法行政)

A有法可依、执法必严B在法律框架内,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C司法独立 (2)服务原则

A纳税人意识、顾客至上意识B委托人和代理人关系C政府的反应和质量 (3)效率原则

A有效性(合法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B成本效益 (4)责任原则

A对社会大众负责B对自身行为负责 2、公共行政主要功能及其发展变化 (1)主要功能

A管制功能:权威性和强制性 B服务功能:输出公共产品

C维护功能:维稳、环境保护、医疗保健 D扶助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帮助弱势群体 (2)功能变化

A消极运作到积极运作:政府管理事务的复杂化、专业化导致行政系统权力的集中和加强 B直接运作到间接运作:让私人企业、社会组织承担部分职能,但政府不放弃所负责任 C集权运作到分权运作:行政系统内部的变化,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学派及其特征 1、古典学派 ▲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两分法对行政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及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意义 古立克的组织管理七功能说:POSDCORB

(1)法约尔:管理的五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14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公利先于私利、报酬、集权、等级制、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法约尔跳板(等级制的组织结构中,两个横向部门之间发生问题先自行协商解决,只有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向上报告,再由上级协调,旨在迅速及时解决一般事务,让上级专注于重大问题)

(2)韦伯:建立在理性权威基础上的官僚制组织理论(等级制,专业分工,行政管理档案系统原则,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专业培训,固定薪酬及按资历、政绩晋升) (3)泰勒(科学管理之父):劳动方法的标准化与作业方式的科学化、差别计件工资制度、科学培训工人、管理职能专业化、劳资双方合作

▲特点: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法理性和纪律性(非人格化),把管理对象看作是被动的受支配者和经济理性人、机器的附属物,较少关注人的全面特性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2、行为学派 (1)梅奥:霍桑实验(以社会人取代经济人、揭示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通过提高满

意度和激发士气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创对人际关系、人尤其是团体人及其行为的研究)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逐级追求)

(3)麦(克)格雷戈:X-Y理论(X:人性恶、好逸恶劳、无上进心;Y:人性善、需要鼓励和发挥智慧能力的机会,主张实行参与管理)

(4)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不满意、激励/满意,提倡用工作丰富化来激励)

▲特点: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重视非正式组织;主张管理方式由监督制裁向人性激发、由专断向民主转变。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忽视组织的结构、制度的重要性;强调非正式组织,忽视正式组织;强调人际关系和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忽视对专业和职位的要求。

3、决策学派 (1)西蒙:用满意人即有限理性模式取代经济人模式

(2)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小小修正,大起大落不可取)

(3)埃佐尼:综视/混合扫描模式(理性模式适用于根本性决定,渐进模式适用于非根本性决定) ▲特点: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在决策标准上,用“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准则;组织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4、系统学派 (1)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组织是协作的系统,组织构成的三要素即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交流;提出非正式组织概念);均衡理论(管理在于维持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均衡)

(2)里格斯:生态理论(国情社情与公共行政的相互影响;三大行政模式,即农业社会的融合型、工业社会的衍射型、过渡社会的棱柱型)

(2)卡斯特、菲德勒:权变理论(不存在普适管理理论,必须因时、因人、因条件而变化) ▲特点:组织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整体社会系统;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5、经济学家的贡献 (1)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在自利的动机、理性的行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等条件下,为保证国家利益的实现,必须依靠选举制度这只政治市场上看不见的手进行代理人的选择;代理理论通过契约形式对代理人的制约与激励;国家要保证选择的自由、交易与合作的自由) ▲该理论的核心是政府失败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其表现和原因: 公共决策失误、政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的扩张、政府的寻租;其对策建议:限制国家权力的增长、减少福利国家的浪费。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A转变观念,摈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万能”神话

B加快职能转变,建立和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行政体制 C引入市场因素,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政府管理改革 D政府行为法治化,加强政府法治及监督制度建设

(2)诺斯:新制度经济理论(制度的起源、构成、变迁、创新,提出制度需求、制度供给、路径依赖;贡献之一在于抓住国家与产权的内在关系,贡献之二在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对其的批评 1、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席卷西方国家的以“新公共管理”为旗号的政府改革运动。市场、企业式的管理取向,目标是以企业精神改造公营部门(提高公共部门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政府规模,削减开支,提高服务质量)。 2、特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