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1.从商周时起,越人就有以原始瓷器随葬的传统。战国时期百越贵族墓中出土了大量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器,少有青铜礼器出土。这一现象说明 A. 宗法分封制在南方得到完整保存 B. 战争频仍促进了青铜冶铸业发展 C. 手工业官营不利于生产技术改进 D. 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融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以大规模使用陪葬器物为重要特征的重敛厚葬之风是中原传统丧葬习俗的重要特征之一,依据材料可知,商周战国时期这一风气逐渐向周边百越等民族的居住地区传播扩展,说明了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宗法分封制是按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配政治权利,与重敛厚葬的风气出现在南方地区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百越等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厚葬风气,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百越等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厚葬风气,并未涉及手工业官营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东汉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记载了当时所见西汉时期各学术流派的著作,以下是各派著作数量变化的简单统计:
学术流派 阴阳家 法家 纵横家 汉初著作数 2种21篇 1种31篇 3种40篇 汉武帝之后著作数 无 无 3种5篇
杂家
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汉初学术思想较为繁荣 ②社会动乱导致文化衰落 ③朝廷禁止诸子思想传播 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2种54篇 28篇 【详解】本题考查汉代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汉初各学术流派的著作数目都比较多,这说明汉初学术思想较为繁荣,①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导致文化衰落,不是由社会动乱导致的,②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朝廷并未禁止诸子思想的传播,否定诸子的存在,③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④项正确。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①④,C选项正确。A、B、D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唐代中叶,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结构出现转型,新兴的“富民”阶层崛起,“富民”没有特殊的身份等级,不能将农民变为自己的依附人口,只能依靠财富的力量,以契约形式剥削农民。这一转变说明 A. 世家大族的衰落 B. 门阀政治的加强 C. 君主专制的弱化 D. 官僚制度的破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唐宋社会变革。唐代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结构从身份等级制向贫富分层转化,相对于贫民来说拥有更多的财富的富民阶层崛起,而科举选官制的实行也为富民阶层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
这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打破了世家大族对财富和仕途的垄断,说明了世家大族的衰落,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没有特殊身份等级的富民阶层兴起造成了传统世家大族的衰落,门阀政治受到削弱;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富民阶层弱化了传统世家大族的势力,强化了君主专制;D选项错误,富民阶层的兴起不会导致官僚制度的破坏。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4.图是北宋中期草市分布示意图,由此图可以推断北宋
A. 新兴经济中心草市分布密集 B. 各地商业发展水平相对平衡 C. 长途贩运贸易促进草市繁荣 D. 宋室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依据图示信息结合可知,草市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的民间集市,伴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北宋中期的新兴经济中心两浙等路的草市分布较为密集,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各路草市分布不平衡,因此各地商业发展水平不平衡;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草市繁荣的原因;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北宋中期草市的分布情况,并未涉及宋室南迁。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5.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对上述顾炎武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