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北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探讨
作者:王立伟
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3期
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农作物的种植要不断的研究新型技术。对农作物的种植、培育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验,才能满足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和质量的要求。其中在水稻培育生产中,北方引进旱育水稻技术,目的是能够实现增产、增收。改变北方水稻的现状。让旱育水稻在北方种植中找到有效的措施,并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开展水稻栽培技术的提升。接下来本文重点探讨北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的技术问题。 1水稻旱育稀植的含义
水稻旱育稀植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育苗方式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主要掌握好水的管理。原则是不建立水层、以浇为主、不缺不浇、浇了则透。秧苗培育重视地上地下同时发展。注重培育良好的根系,提高秧苗素质,增加了抗逆性和抗病性,培育的壮苗。
特点是:秧苗耐寒力强。生长健壮;移栽后无缓苗期。早发快发。二是插秧方式由密植改为稀植,一般地栽插密度为9寸×3寸以上,部分条件好的地区能达到9寸×8寸,增大行距。合理利用光温条件。提高抗病性。提高了分蘖率,结实率较高,增产,节省投入。经济效益高。
优点,旱育稀植是采用旱育秧的方法培育秧苗,扩行减苗栽植。配套高产栽培的一项耕作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比常规栽培省水50%,省种30%,省秧田50%以上。同时。旱育秧栽后基本没有缓苗期,早生快发,增加水稻穗粒数,单产增加600-900kg,公顷,增产10%~15%。 2合理稀植的要点和方法
2.1合理稀植。由于水稻自身的特点,水稻种植可以采取稀植的种植方法。据统计一粒种子可以收获500-700粒水稻。所以在育苗的过程中,合理掌握种植距离。在移植的过程中,育苗的质量和成活率是可以保证的。种植保证的是质量。不能苛求数量。这样会导致质量下降,秧苗的栽培量也会减少。在水稻育苗的过程中,利用土地土壤的成分。为秧苗制造生长条件。北方的气候是四季更替,土壤会受到风沙雨雪的洗礼。这样土壤逐渐适应气候,幼苗在栽培中也逐渐适应了土壤的品质。通过合理稀植。利用土地资源,才能更好的稀植栽培。
2.2节约资源。水稻旱育稀植增加了技术手段,在栽培的过程中节约了水资源和有关的生产成本。技术的提升改变了原有的栽培手法,使种植过程中,做到不浪费水资源、合理利用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源。促进水稻生产和发展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让北方水稻有了新的生机和发展前景。
3旱育水稻稀植技术的关键
3.1稻田耕整是基础。稻田耕整要做到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及时排除盐碱:稻田田面平整。一格田里高低差不过寸(寸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寸=3.3cm)。才能保证排灌均匀,水层一致,水稻生长整齐,并利于发挥除草剂的作用。地平能保证水层深浅一致,不漂苗、不倒苗。
3.2提早插秧是根本。水稻的插秧工作是水稻种植的根本。应本着宜早不宜晚的基本原则,在日平均积温在7-8℃时就可以开展提早育秧秧苗的播种工作。当日均积温达到15℃时便可开始插秧。通常情况下,在3-4月交接时可以开始插秧,5月末便应结束插秧环节,这样能够提高秧苗的品质,促使秧苗尽快适应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产量。
3.3稀植技术是关键。稀植技术的关键是分蘖。这是因为在稀植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单位面积上植株数量的减少。这样就难以保证水稻的亩产。因此,稀植条件下需要保证秧苗的分蘖,进而保证水稻的产量。因为水稻的产量与水稻每hm2的穗数、每穗的粒数、结实率及干粒重这4种因素有着最直接的联系。秧苗之间的距离拉长,能够提高稻穗的数量以及稻粒的体积。但是hm2的水稻穗数也会因此而降低,进而降低水稻的产量。
3.4苗床管理是保证秧苗成长与发育的基础。苗床管理是秧苗生长阶段必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稻田产量的关键。每个阶段的秧苗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处理秧苗生长阶段的不同问题。比如在秧苗长出了一片叶到长出一心期间的管理重点是保温控湿、防病控长,当秧苗床的温度达到了25℃时候需进行通风降温工作。进而调控苗床的温湿度。同时为了提高秧苗的抵抗力与品质。也需要对苗床进行敌克松溶液的喷洒,进而减少秧苗患上立枯病的风险。如果是移栽的中、大秧苗则可以喷洒多效唑,控制秧苗的徒长,促进秧苗的分蘖,进而增加秧苗的弹性。
3.5大田管理是帮扶。在秧苗移植到了大田之后,主要工作是对秧苗进行施肥、翻耕、平整插秧、水分的控制以及虫害的防治等。以便保证秧苗能够在大田中实现健康的成长。在移栽的过程中需要秧苗带2cm左右的厚土。根据土壤情况而定。如果苗床的土壤较松,可以直接移栽;栽种的方式可以采用宽行窄株、南北向插秧进行,要注意栽插的深度不宜超过2cm,这样才能够提高秧苗成活的效率。 4适时收割
水稻成熟后应掌握好时间适时收割,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以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造成损失。根据成熟时期及当时天气情况。适时收割期为稻谷外型95%以上的穗达到黄熟期为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