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化工原理简述题整理

机理:努森流的分离作用;均质膜的溶解、扩散、解吸

16-何谓超溶解度曲线,溶液状态有哪几种,不稳区、稳定区、介稳区

指表示溶液开始产生晶核的极限浓度曲线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

不稳区:浓度大于超溶解度曲线,可自发结晶 稳定区:浓度低于溶解度曲线 介稳区:介于两溶解度曲线

十三章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2005—湿球温度与绝热饱和温度的物理意义的区别

两者都表达了气体入口状态已确定时与之接触的液体温度的变化极限。 区别:湿球温度是传热和传质速率均衡的结果,属于动力学范围;

绝热饱和温度是由热量衡算和物料衡算导出的,属于静力学范围。

1-热质同时传递过程的分类

①以传热为目的,伴有传质过程; ②以传质为目的,伴有传热过程

2-传质过程或传热过程发生逆转的原因与条件

原因:传热与传质同时进行,一个过程的继续必将打破另一个过程的瞬时过程平衡,并使其传递方向发生逆转。 条件:一个过程的进行

3-热、质同时传递过程及现有什么新特点

不再简单是温度相等或分压相等,而是取决于平衡条件和两相的相对流率,甚至在无法达到平衡时,其是由气体状态决定。

十四章干燥

1998—空气在预热器及干燥器中加入的热量消耗于几个方面

消耗于四个方面:Q1:汽化水分所消耗的热量;Q2:物料升温所带走的热量;

Q3:废气离干燥器时带走的热量;Q补:热量损失

1998—干燥器热效率的定义,提高连续干燥热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干燥热效率η=(Q1+Q2)/(Q+Q补) Q指预热器中获得的热量

措施:①提高预热温度;

②降低废气出口温度;

③进行中间加热; ④废气再循环

1999—何谓结合水、非结合水、平衡水、自由水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

结合水指借化学或物理学力与固体相结合的水分;

非结合水指机械的附着于固体表面或颗粒堆层中的大空隙中的水分

两者与固体物料性质有关,而与空气状态无关,两者的基本区别是表现的平衡蒸汽压不同。

自由水是指所有能被指定状态的空气带走的水分;

平衡水是指在指定空气条件下不能被干燥而依然存在于物料中的一部分结合水分。 两者与空气的状态和物料性质有关。

2001-2006-何谓临界含水量?受哪些因素影响?

临界含水量为由恒速段向降速段转折的对应含水量

物料本身性质,结构,分散程度,干燥介质(流速、温度、湿度)

2002--恒速干燥阶段的湿物料表面温度是什么温度?为什么?

空气的湿球温度

原因:恒速干燥段去除的都是非结合水,且只有一部分,非结合水覆盖湿物料表面,其性质与液态纯水相同,此时相当于大量空气与少量水接触,故物料表面达空气的去、湿球温度。

2007--何谓平衡含水量、自由含水量

平衡含水量指物料在指定空气条件下被干燥的极限; 超出的那部分水分为自由含水量

2009—何谓露点、湿球温度、绝热饱和温度

湿球温度是大量空气与少量水长期接触后水面的温度, 绝热饱和温度是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增湿至饱和的温度。

露点温度是指在总压不变的条件下将空气与不断降温的冷壁相接触,直至空气在光滑的冷壁上析出水雾时的冷壁温度。

指导①—湿空气在进入干燥器之前,常常进行预热,有何好处

①增大空气的温度、吸湿能力; ②提高焓值;

③提高干燥器的热效率

1-通常物料除湿的方法

机械去湿,吸附或抽真空去湿,供热干燥

2-评价干燥器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

①对物料的适应性, ②设备的生产能力,

③能耗的经济性(热效率)

3-何谓吸湿现象

当固体含水量较低而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两者接触后水分从气相转入固相的现象 4-对流干燥过程的特点

热质同时传递

5-对流干燥的操作费用

空气预热

6-通常露点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的大小关系如何?何时相等?

td?tw?t

对于饱和湿空气??100%,tw=t

7-干燥速率对产品物料性质有什么影响

太大会引起物料表面结壳,收缩变形,开裂

8-理想干燥过程有哪些假定条件

预热段,生热段,热损失不计;水分都在表面气化段出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