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科版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 6 -

作业 用观察方法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对比观察和记录。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 大小、颜色、形状 板书设计 闻 气味 两两对比观察法 摸 表面粗糙程度 掂 轻重 教学反思

- 7 -

年级 教学内容 一年级 学科 科学 1.2 谁轻谁重 课时 1 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学情分析 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教学目标 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教学重点 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难点 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教学准备 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 8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二次备课 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其中, 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

- 9 -

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 “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的集体研讨做准备。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生的

- 10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