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习报告河海大学

应厂内的生产过程和厂区安全实时监控,确保生产工艺运行和生产安全。

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20万M3/日,雨季为30万M3/日;设计进水指标COD:300mg/L,BOD5:150mg/L,SS:200mg/L,TN:40mg/L,TP:4mg/L;出水指标国家一级B标准:COD:60mg/L,BOD5:20mg/L,SS:20mg/L,NH3-N:8-15mg/L,TP:1.5mg/L,国家一级A标准:COD:50mg/L,BOD5:10mg/L,SS:10mg/L,NH3-N:4mg/L,TP:0.5mg/L。 1.5 总结

通过两小时的参观实习,我对污水处理的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的原理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形象,也更加牢固。这次实习使我从实践应用的角度认识到了污水处理的重大意义,增强了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有些污水处理的车间气味十分难闻,我们只待了小会儿便很难受,而工作人员不戴任何防护措施就在里面辛勤操作,仿佛已经习惯了这种环境,使我深深体会到他们为城市污水净化所做的牺牲。总体来说,这次实习给了我很多在校园、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感谢老师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极具实践意义的参观机会,也感谢几位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 2、 玄武湖 2.1 概况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城中,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既为生态修复起作用,又是绝佳的风景。

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5公里,占地面积502公顷,水面约378公顷。玄武湖西、南两面紧邻明城墙,西以玄武门、南以解放门为出入口。湖泊分成三大块,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较浅,西南湖水最深。东南湖其次,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使玄武湖水系完全处于人工控制之中,玄武湖属于浅水湖泊;南北长2.4km,东西宽2.0km;湖底质较厚,平均达70cm,以细粒粘土为主;主要入湖沟渠有7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家大塘,北部与护城河、金川河相通,南部与珍珠河相接。 2.2 生态功能

玄武湖对于整个城区的调蓄洪水十分关键。紫金山上以及周边的雨水全部通过3条位于东侧的泄洪沟进入玄武湖,玄武湖水再通过珍珠河、金川河、东西十里长沟进入长江。每年5月份进入汛期时,玄武湖就开始放水降低水位,为紫金山的泄洪腾挪容量。玄武湖良好的地质景观和植被条件,也使它成为着名的观光游憩场所。 2.3 水质状况

湖水富营养化严重,湖水水质偏碱性,湖水中磷、氮等营养物质偏高,非常适合蓝藻的生长。

早前建设玄武湖隧道和九华山隧道时,为方便施工、节省成本,将玄武湖水抽干,连同湖水一起被抽掉的还有湖内的河蚌以及螺蛳,这些生态链都是维系湖内水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另外工程完工后在湖底遗留了大量垃圾。这些可能是导致湖中水草疯长的原因。 2.4 生态修复措施

要根治蓝藻实现湖泊的彻底治理,必须实行生态治理,在外部污染源控制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通过种植水草放养鱼类等措施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玄武湖生态治理工程是在采取了截污、清淤、引水和内部环境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引种优质速生的水生植物、鱼类重建和恢复湖泊的良性生态系统,达到抑制藻类生长、净化水质的目的。 2.4.1 清淤工程

玄武湖最近的两次清淤,分别是2001年玄武湖隧道配套工程北湖清淤10万立方米和1998年玄武湖清淤80万立方米且这两次只能算局部清淤,采用的方法是排水作业,即将淤泥和湖水一起抽出,过滤掉淤泥,将湖水重新放回。

而玄武湖西南湖和东南湖有近20年未进行过湖底疏浚,淤泥深度自0.5米到1.5米不等。另外玄武湖隧道和九华山隧道施工时,虽清除了玄武湖部分底泥,但覆水后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增长很快。此次清淤主要靠重力式抓斗挖泥船作业,少量是吸铰式挖泥船,平均清淤0.5米,玄武湖的水深平均将达到1.6米,不封园也不影响游客,预计清淤面积达81万平方米,需要清走淤泥约40万立方米。4月底前完成西南湖清淤,6月底前完成东南湖清淤。

挖出的淤泥通过运输船运送至菱洲中转码头,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