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研究
作者:麻丽杰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年第02期
【摘要】基于新课标要求编写并修订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具体内容与教学形式上,都有非常大的改变与突破,其中明显的变化是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教材中的出现频率增大。将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出发,对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进行探究。 【关键词】人教版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1.出现形式。在新版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活动分别有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综合实践课程如四年级下册的“营养午餐”,此类单元共计出现20次,其中一年级2次、二年级2次、三年级3次、四年级2次、五年级3次、六年级则达8次,不难发现,除六年级外,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出现次数呈均匀分布,而六年级教材次数陡增的原因出现了整理与复习板块,其中综合与实践活动达到4次;也有以单独的小栏目形式出现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均衡渗透在每个单元之中。
2.内容占比。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似乎简单明了,高年级总次数明显高于低年级总次数。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数学教材的内容深度也会相应加深,体现在设置的单元数量增加,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加多。所以,要得到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教材中的内容占比,需要统计综合与实践活动栏目数与整本教材的总栏目数,进行统计比较后得出的结论反而是高年级内容占比要低于低年级的内容占比,其中低年级(一至三年级)所占比例为28%,高年级(四至六年级)为24%。
和前文比例分析一样,不同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类型变化也有迹可循,如一、二年级通常以简单的小游戏出现,随着学生心智的逐渐成长,学生们有能力接受更多更复杂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类型,如动手制作类、统计调查类、生活难题类等:
(1)小游戏类,有“数学乐园”(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量一量,比一比”(二年级)等。此类活动以刚入学的小学生所习惯、喜爱的游戏为主体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和数学概念,让学生在游戏中使用新获取的知识,既能巩固课本内容,同时寓教于乐,使学生们接受小学数学教学,感受到数学之中的乐趣,产生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注入动力。
(2)动手制作类,有“小小设计师”(二年级)、“制作活动日历”(三年级)等。此类活动通过学生亲手制作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物件如剪纸、日历来感知其中的知识概念,如剪纸中出现的不同图形,日历中的数字与年、月、日概念,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积累生活经验、学会实用的生活小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统计调查类,有“数字与编码”(三年级)、“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六年级)、“节约用水”(六年级)等。此类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进行调查事件、统计数字、分析结果等一系列步骤来得出日常事物背后的数学奥妙。
(4)探索发现类,有“探索图形”(五年级)、“有趣的平衡”(六年级),“自行车里的数学”(六年级)等。此类活动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们设计实验、统计结果、分析规律。与其他活动不同的是,学生需要在实验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及猜想,如自行车不同结构的图形及大小关系之间的联系、杠杆的两头重量隐藏着什么比例关系等。所以,这类活动能极大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5)生活难题类,有“营养午餐”(四年级)、“打电话”(五年级)、“合理存款”(六年级)等。此类活动对学生的综合数学知识的考验最大,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具备设计不同方案、分析各类方案优劣、确定最佳方案的能力。在最佳方案得出之前,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反复得到运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从一个问题出发举一反三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总结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是:在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
在素材的选择上,其现实性、综合性和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知识得到重视,符合相应条件的素材才能正真发挥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在理论方面,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力求达到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和科学课程论的有机结合,使这本教材能尽可能地适用于文化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的广袤中国大地上的学生们。在知识划分方面,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是紧密围绕理论与章节而精心设计制定的,体现其在结构安排中因材施教、逻辑严谨、合理分配的特点。
[1]荀步章.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5,(Z1). [2]张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师,2014,(03). [3]王新民.论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条件[J].课程·教材·教法,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