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医师考试重点

第一篇 总 论

1.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手术治愈22%,放射治

疗治愈18%,化学药物治疗治愈5%。一些国家的恶性肿瘤诊断后,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50%。50%的放射治疗为根治性放射治疗。

2. 放射肿瘤科及放射肿瘤医师:放射肿瘤科是一个临床学科,和肿瘤内科、肿瘤外科并列 3. 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愈性:放射敏感性的四个主要因素是肿瘤细胞的固有敏感性,是否

乏氧细胞,乏氧克隆细胞所占的比例,肿瘤放射损伤的修复。放射治愈性是指治愈了原发及区域内转移的肿瘤。中等敏感的肿瘤放疗效果好。

4. 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肾脏20,肝脏25,肺脏30,脊髓45,小肠、角膜、脑干50,

皮肤55,骨头、大脑60Gy。

5. 分割照射的基础是正常组织的修复,肿瘤细胞的再氧和,肿瘤细胞的再增殖。超分割的

目的是保护正常组织,加速超分割和后程加速超分割的目的是克服肿瘤细胞的再增殖。 6. 亚临床病灶的定义:一般的临床检查方法不能发现,肉眼也不能看到,显微镜下也是阴

性的病灶,常常位于肿瘤主体的周围或远隔部位,有时是多发病灶。鳞癌的亚临床病灶的照射剂量为50GY。

7. 局部控制对远处转移影像的认识:放射治疗是一个局部或区域治疗手段,提高放射治疗

的疗效只能是提高局部或区域控制率。局部控制率越高,远处转移率越低。

8. 现代近距离治疗的特点:a、后装;b、单一高活度的放射源,源运动由微机控制的步进

马达驱动;c、放射源微型化;d、剂量分布由计算机进行计算

9. 现代近距离放射治疗常用的放射源:永久性插植的源包括碘-125和钯-103,腔内和管内

照射主要用钴-60,而铱-192由于能量低,便于防护,所以更常用,铯-137已少用,因为它活度低,体积大。

10. 近距离治疗剂量率的划分:低剂量率(2~4GY/H),中剂量率(4~12GY/H),高剂量率

(>12GY/H),使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肿瘤时,总剂量低于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 11. 近距离治疗的适应症:主要用于外照射后复发或残存的病变,或者是小病变,且没有淋

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已经控制,无远地转移。内容包括:腔内或管内照射,组织间照射,术中照射,模照射。禁忌症:靶体积过大(易发生坏死),肿瘤侵犯骨(治愈机会小,且容易造成骨坏死),肿瘤界限不清,肿瘤体积无法确定。

12. 综合治疗:术前放疗----使肿瘤缩小,减少播散,但缺乏病理指导,延迟手术,用于头

颈部癌,肺尖癌等;术中放疗----靶区清楚,很好的保护正常组织,但只能照射一次,不符合分次照射原则,用于胃癌;术前后放射治疗用于头颈部癌,软组织肉瘤。

13. 部分术后放疗间隔:肾母细胞瘤术后不要超过10天放疗,最好48小时内,一些良性病

如疤痕疙瘩要求手术后拆线当天起放疗,预防骨关节创伤或手术后的异位骨化应在术后1~2天开始,最迟不超过4天。 14. 电离辐射诱发的肿瘤,最常见的是发生于结缔组织的肉瘤,上皮型癌肿中则以乳腺癌和

肺癌常见。

15. 电离辐射诱发的恶性肿瘤(radiation-induced carcinogenesis RIC)之一---------电离辐射诱

发的肉瘤(radiation-induced sarcoma RIS)的诊断标准:1.RIS所发生曾接受照射的区域,在照射前组织病理学和/或临床影像学均无已存在肉瘤的证据,以尽可能排除与放射治疗无关诱因所导致的自发性肉瘤;2.RIS有组织病理学的证实,明确为与原治疗肿瘤不同的病理诊断,组织形态学的描述不能RIS的鉴别;3.曾接受照射,RIS发生于5%等剂量线范围内;4.一般有相对为长的潜伏期(10~20年),但亦接受<2年的短暂潜伏期。

第二篇 放射物理学

1

第一章 照射剂量学

1. 照射野:由准直器确定的射线束的边界,并垂直于射线束中心轴的射线束平面。有两种定义方法:一是几何学照射野,即放射源的前表面经准直器在模体表面的投影;二是物理学照射野,即以射线束中心轴剂量为100%,照射野两边50%等剂量线之间的距离。 2. 源皮距(SSD):从放射源前表面沿射线束中心轴到受照物体表面的距离。 3. 源轴距(SAD):从放射源前表面沿射线束中心轴到等中心的距离。 4. 参考点:模体中沿射线束中心轴深度剂量为100%的位置。对于低于400KV的X线来说,

该点定义为模体表面。 5. 射线质:用于表示射线束在水模中穿射本领的术语,该质是带电和非带电粒子能量的函

数。

6. 百分深度剂量(percentage depth dose PDD):水模体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

量与参考深度的吸收剂量的比值。影响因素包括:射线能量,照射野,源皮距和深度。各个放疗中心应根据机型的不同具体测量和建立不同射线束的百分深度剂量数据。 7. 组织空气比(tissue air ratio TAR):水模体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空气中

距离放射源相同距离处,在一刚好建立电子平衡的模体材料中吸收剂量的比值。若深度正好位于参考深度d0处,其组织空气比通常取名为反向散射因子或峰值散射因子。影响因素包括:射线能量,照射野,深度。 8. 组织模体比(tissue phantom ratio TPR):水模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

距放射源相同距离的同一位置,校准深度处吸收剂量的比值。校准深度的选择低于10MV的X线为5cm,10~25MV的X线为7cm。影响因素同TAR。 9. 组织最大比(tissue maximum ratio TMR):水模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

与距放射源相同距离的同一位置,参考深度处吸收剂量的比值。影响因素同TAR。 10. 散射空气比(scatter air ratio SAR):水模中某一深度的散射线剂量,与空间同一点空气

吸收剂量的比值,等于某一点某一放射野的组织空气比减去零野的组织空气比,若该点为最大剂量点,则这时称散射最大剂量比(scatter maximun ratio SMR)。

11. X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因素:1.能量和深度:对于中低能X线来说,随着深度增加,

百分深度剂量减小,下降速率较快;对于高能X线来说,由于剂量建成效应,百分深度剂量先增大后减小,减小的速率较慢;2.照射野:由于照射野中某一点的吸收剂量包有效原辐射(放射源原射线和经准直器产生的散射线)和有效原辐射在模体中产生的散射线,而高能X射线散射方向更多的是沿其入射方向向前散射,中低能X线旁向散射多见,所以,中低能X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随照射野的变化比高能X线显著;3.源皮距:由于平方反比定律即近源处剂量减少的速率大于远源处的影响,所以百分深度剂量随源皮距的增加而增加。

12. 等效方野:如果两个野的面积周长比相等,则两野等效,适用条件为:长方形照射野的

边长不超过20cm,面积周长比不大于4,经计算,c=2ab/(a+b)。等效方野代表不同照射野下,散射线的贡献量相等。 13. 照射野的平坦度与对称性:照射野的平坦度定义为标准源皮距条件或等中心条件下,模

体中10cm深度处,照射野80%宽度内,最大或最小剂量与中心轴剂量的偏差值,应好于±3%,照射野对称性的定义为与平坦度同样条件下,中心轴对称任一两点的剂量差与中心轴剂量的比值,应好于±3%。

14. 半影:照射野边缘80%与20%等剂量曲线之间的宽度,表示物理半影的大小。半影分为

几何半影、穿射半影和散射半影。几何半影是由射源的大小、源到准直器的距离和源皮距形成的,穿射半影受准直器漏射线影响,散射半影是准直器和模体内的散射线形成的 15. 等剂量曲线与能量的关系:低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深度浅,较为弯曲,边缘中断,低值

2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等剂量曲线向外膨胀,有较大的半影区;高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深度较深,较为平直,边缘连续,半影区小。

楔形角:模体内特定深度,楔形照射野等剂量曲线与1/2照射野宽的交点连线和射线束中心轴垂直线的夹角。目前特定深度的选择尚有争议,普遍的做法是选择模体中10cm处。

楔形因子:模体内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d处楔形照射野和开放照射野分别照射时吸收剂量的比值。楔形板多为不锈钢或铅材料制成,楔形板对X射线有“硬化”作用,低能射线更明显,对高能射线影响小。楔形板分为物理楔形板和虚拟楔形板,物理楔形板的角度有15,30,45,60四种。

高能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分布的特点:1.组成:剂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剂量跌落区和X射线污染区;2.剂量建成效应不明显,表面剂量高,多在75%~80%以上,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百分深度剂量很快达到最大点,由于电子容易散射的缘故;3.剂量跌落用剂量梯度G度量,一般在2~2.5之间。 有效治疗深度(Rt):皮下至85%最大剂量点处的深度。

高能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的主要影响因素:1.能量,随着射线能量的增加,表面剂量增加,高剂量坪区变宽,剂量梯度变小,X线污染增加。电子束的临床剂量学优点逐渐消失;2.照射野,照射野较小时,百分深度剂量随深度增加迅速减小,照射野较大时,百分深度剂量不再随设野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条件下,当照射野的直径大于电子束射程的1/2时,百分深度剂量随照射野增大变化极微,低能时,由于射程较短,照射野对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较小,高能时,影响较大;3.源皮距,固定源皮距照射。

电子束等剂量曲线分布的特点:随深度增加,低值等剂量曲线向外侧扩张,高值等剂量曲线向内侧收缩,并随着能量的变高而更明显,野越大,曲线越平直。

选择电子束照射野的一般办法:表面位置的照射野应按照靶区的最大横径而适当扩大,根据L90/L50≥0.85的规定,所选择电子束设野应至少等于或大于靶区横径的1.18倍,即射野大小应比计划靶区横径大20%。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靶区最深部分的宽度的情况射野再放0.5~1.0cm。

电子束挡铅厚度的确定:最低挡铅厚度(mm)应是电子束能量(Mev)数值的二分之一,同时从安全考虑,可将挡铅厚度再增加1mm。内挡铅一般选用低原子序数材料,如有机玻璃等。

钴60的半衰期为5.26年,半值厚12mm,铱192的半衰期为73.83天,半值厚3mm,铱源能谱复杂,γ射线平均能量为350kev,由于铱源γ射线能量范围使其在水中指数衰减率恰好被散射线建成所补偿,在距离5cm范围内,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的乘积近似不变,不遵循平方反比定律。

第二章 近距离剂量学基础

1. 宫颈癌时AB点的定义:A点即阴道穹隆垂直向上两公分,与子宫中轴线外两公分交叉

处,解剖学上相当于子宫动脉和输尿管交叉处,自A点水平向外延伸3共分处为B点,相当于闭孔淋巴结节区。这个定义为曼彻斯特系统提出。

2. 妇瘤腔内照射的剂量学系统:包括巴黎系统,斯德哥尔摩系统,曼彻斯特系统。ICRU38

号报告补充定义:直肠剂量参考点(R)为阴道容器轴线与阴道后壁交点后0.5cm处;膀胱剂量参考点(BL)为仰位投影片造影剂积聚的最低点。 3. 巴黎系统的布源规则:要求植入的放射源无论是铱丝还是等距封装在塑管中的串源均呈

直线型,彼此相互平行,各线源等分中心位于同一平面,各源相互等间距,排布呈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源的线性活度均匀且等值,线源与过中心点的平面垂直。剂量基准点的定义:正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或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改点时源(针管)之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