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Word版)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文综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 140 分)

本卷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 合题目要求的。

24.《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内服制度 D.联姻结盟 25.西汉法律用死刑禁止铁器输出边境,这是因为

A.西汉外贸由政府垄断 B.西汉冶铁落后,铁器紧缺 C.铁器关系国家战略安全 D.铁器出口影响丝绸贸易

26.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 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 了“义庄”等。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 B.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C.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 D.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

27.明代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雇农,有长年为地主佣工的长工,有按季佣工的短工,有按月受值的月工,有临 时受雇的日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农村部分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B.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农村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 D.农村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8.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 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 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 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29.据《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记载“沈阳事件发生两年以后,人们已看清,当满洲危机可能给列强一个良好 时机来巩固战后国际体系时,他们没有把握时机。” 这反映出当时

A.日本侵华得到西方列强认可 B.西方列强不愿日本独霸中国 C. 日本与西方列强达成侵华共识 D.日本侵华直接威胁列强的利益

30.“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这一现 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56 年 B.1958 年 C.1966 年 D.1978 年

31.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周年华诞。在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决定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题 进行一次主题纪念展览活动,以下是他们准备的一个展览主题的资料 序号 资料 序号 资料 ① 《论十大关系》 ② 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

第页 1

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 邓小平南方讲话 请依据上述资料为他们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

A.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 B.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探索 C.新中国建设的新风貌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

32.历史学主张史论结合,历史结论往往离不开对史实或史料的准确解读,下列各项中,史实或史料与结论 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或史料 结论 A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 《论语》 后法 1517 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 体现了蔑视宗教权威,追求资 B 义”;《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权威;在上帝与《圣经》 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愿望 面前,人人平等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C 1972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967 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 D 间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在自由交流,促进经济 欧洲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 的发展 33.1848 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被各国封建贵族镇压了,但正如马克思所说,“那些镇 压 1848 年革命的人违犯了自己的意志,充当了这次革命遗嘱执行人。”这是因为 A.工业革命快速推进 B.马克思主义影响巨大 C.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国际争夺日趋激烈

34.德国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一个针对俄国的东方政策,下面内容,哪一个最有可能是 20 世

纪 20 年代德国对俄国(苏联) 的政策 A.德国追随英法,孤立俄国 B.德俄军事结盟,对抗英法 C.德国加入北约,对苏冷战 D.德俄政治友好,经济互惠

35.“不主张用画笔吃力地写实风景或肖像,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 情绪和形状,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以上描述体现了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 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60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 题--第 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

答。第 42 题--第 4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人把十三四世纪蒙古人的扩张称为黄祸。“黄祸”论是 19 世纪形成的一种极端民族主义 理论,该理论宣扬黄种人对于白种人是威胁,白种人应当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黄 祸论”甚嚣尘上,矛头针对中国和日本等国家。

“黄祸论”最早来自俄罗斯人巴枯宁,1873 年在他所写的书中认为中国是“来自东方的巨大危险”,这种 危险首先来自于可怕的人口与移民。中国拥挤的生存空间决定着他们会大批向外移民扩张。“中国人的原始 的野蛮、没有人道观念、没有爱好自由的本能、奴隶般服从的习惯等特点”和他们已开始熟悉掌握“最新 式的武器和欧洲人的纪律”结合起来,对欧洲就是巨大的威胁。1895 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开始在公开场 合提出“黄祸”,号召“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保卫你们的信仰与你们的家园!”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 还出现了大量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大肆炒作“红色威胁”、“中国威胁论”。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后,

第页 2

美国在联合国宣传“中国对邻国的威胁”,公开辱骂新中国是“共产主义黄祸”。 ——摘编自百度百科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蒙古人扩张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影响。(5 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人宣扬“黄祸论”的目的并分析“黄祸论”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盛行的原因。(12 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如何应对美国宣扬的“中国威胁论”。 (8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的变迁

20 世纪 六七十 年代 1983 年 1957 年国家开始发行肉票,随后,粮票、油票、煤票、豆腐票、肉票、蛋票、 糖票、肥皂票、布票、棉花票、火柴票、家具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 人们只能凭借各种票证去供销社、合作社排队,才能购买到物品。 北京兴起了中国第一家超市。随后,自选商场、购物中心等迅速发展。 广东省的珠江频道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购物节目,电视购物作为一种全新的 销售方式,开始进入老百姓的视野,受到广大顾客的青睐,2014 年达到 352 亿 多元。 中国出现了第一宗网络购物,购物人是加拿大驻中国大使贝详,通过实华开公 司的网点,购进了一只景泰蓝“龙凤牡丹”。中国的“网络购物”由此起步 1992 年 1996 年 迅速超越 PU 传统网购而成为更受青睐的网络购物载体。 2008 年 中国手机购物正式兴起,网购、团购逐步成为流行模式。 2016 年,熊猫眼.TV 开辟了互联网购物新纪元。视频直播互动加线下体验店相 2016 年 结合的模式,采用熊猫大侠的同城配送方式,一经推出迅速得到市场的强烈反 响。随着“熊掌”“熊样”“熊出没”等新型场景式购物的不断创新,中国的 网购也跨越了一个新时代,这也成就了一个新的群体——剁手党。 ——据《百年中国》等

请从上表中提取至少两项以上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 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说明逻辑严谨)

请考生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清末政改大事记

1898 年 6 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官民上书议事,裁汰不必要的官 员等。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 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 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 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1908 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 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 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

第页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