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一化学实验综合题的研究大题突破教案

计下列装置,在实验室中完成亚氯酸钠的制备。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图C中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其中Na2SO3被氧化为Na2SO4,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吸收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装置B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a.减压,55℃蒸发结晶;b.趁热过滤;c.温水洗涤;d.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①步骤b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c中洗涤固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已开发出电解法制取ClO2的新工艺,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在________极(填“阴”或“阳”)生成NaClO3,然后用HCl作还原剂生成Cl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反应后的残液(含少量NaClO3和较多的NaCl)置于________中蒸发浓缩,放到电解槽中,将NaCl再电解成NaClO3,聚集成NaClO3的浓溶液进行循环使用,反应效率达到87.5%。 (6)下图是用石墨作电极,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的示意图:

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12mL(标准状况下)时,停止电解。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阴极区pH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安全瓶,防止倒吸 干燥管

(2)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

26

(3)2ClO2+2OH===ClO2+ClO3+H2O

(4)①防止析出NaClO2·3H2O晶体,影响产品纯度

②在过滤器中加38~60℃的温水浸没沉淀物,等液体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5)阳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蒸发皿

(6)0.01 阴极上水电离出的H放电,导致H2O的电离平衡右移,OH浓度增大,pH增大 解析 (1)装置A作安全瓶,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仪器a的名称为干燥管。(2)在反应中NaClO3→ClO2,其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Na2SO3→Na2SO4,其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和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3)用NaOH吸收多余的ClO2,在反应中ClO2发生歧化反应,对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2+2OH===ClO2+ClO3+H2O。(4)①步骤b中趁热过滤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析出NaClO2·3H2O晶体,影响产品纯度;②洗涤沉淀时,应用38~60℃的温水浸没沉淀物,等液体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5)由NaCl→NaClO3,发生氧化反应,故在阳极产生;在反应中NaClO3氧化HCl,根据化合价变化规则,可知NaClO3→ClO2,HCl→Cl2,根据得失电子相等和原子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实验室中蒸发浓缩溶液在蒸发皿中进行。(6)阴极产生标准状况下112mLH2,转移电子0.01mol,消耗的

-+

---

n(H+)=0.01mol,为保持溶液呈电中性,故有相同物质的量的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向阴

极。阴极上H2O电离出的H放电,导致H2O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OH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

B组(20分钟)

1.古往今来,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是蒸发

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C.我国成功实施煤改气工程后,可有效提高空气质量 D.生物柴油与从石油中分馏得来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 答案 C

解析 该操作是蒸馏,故A项错误;缣帛为丝织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B项错误;实施煤改气工程后,提高燃料利用率,有效提高空气质量,故C项正确;生物柴油是含氧衍生物,而柴油为烃,故D项错误。

2.X、Y、Z三种有机物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X的分子式为C5H12O,则Z的分子结构最多有(不含立体异构)( ) A.4种B.8种C.12种D.16种 答案 A

27

解析 由转化关系可知:X是能被氧化成羧酸的醇(C4H9—CH2OH),有4种;Y是醇X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得到的羧酸(C4H9—COOH),也有4种;由于羧酸Y与醇X的碳链结构必须相同,故对应的酯Z的分子结构最多也只有4种。

3.某兴趣小组通过下图所示实验过程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中的大量气泡是氧气

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NaOH生成 C.④中现象是由于溶液中含有Na2O2造成的 D.⑤中MnO2起催化作用 答案 C

解析 ④中现象是由于溶液中含有H2O2造成的,C项错误。

4.(2019·安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化工生产上有广泛用途的轻质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3H2O]是以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含Fe、Fe等杂质离子)为原料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2+

3+

注:氢氧化亚铁沉淀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的成分是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

B.“…”的操作步骤为:氧化和调节pH等分离和提纯过程

C.“热解”产生的CO2对生成轻质碱式碳酸镁[MgCO3·Mg(OH)2·3H2O]有重要的作用 D.“料液Ⅱ”呈酸性 答案 B

解析 由题给信息可知,氢氧化亚铁为絮状沉淀,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沉淀为Fe(OH)3,A项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除去铁元素,应进行氧化、调节pH,生成Fe(OH)3沉淀,B项正确;加入碳酸氢铵生成碱式碳酸镁,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参与反应,C项错误;“料液Ⅱ”呈碱性,D项错误。

5.下图为利用电化学方法处理有机废水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8

A.a、b极不能使用同种电极材料 B.工作时,a极的电势低于b极的电势 C.工作一段时间之后,a极区溶液的pH增大

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OO+4H2O-8e===2HCO3+9H 答案 D

解析 图示分析可知:b电极CH3COO失电子生成HCO3,说明b为原电池的负极,所以a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b可以是同种惰性材料,B和A项错误;b电极CH3COO失电子生成HCO3,电极反应式为:CH3COO+4H2O-8e===2HCO3+9H,生成的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a电极,导致a极区溶液的pH减小,故C项错误,D项正确。

6.W、X、Y、Z是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X与Z为同主族元素,且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W的简单离子W能与水反应生成单质W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熔点:Z>Y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键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D.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X 答案 C

解析 根据X、Y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知,X的L层可以为3或6,即X为B或O,X与Z为同主族元素,若X为B,则Z为Al,为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X为O,Z为S;根据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而X(O)、Z(S)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Y为Si。W能与H2O反应生成单质W2,则W为H。S为分子晶体,Si为原子晶体,故单质熔点:S<Si,A项错误;H与O形成的化合物有H2O、H2O2,H2O2中含有非极性键,B项错误;非金属性:S>Si,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H2SiO3,C项正确;非金属性:S<O,故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H2O,D项错误。

7.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mL0.1mol·LKHC2O4溶液,滴定时溶液中水电离的c水(H)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1

A.本实验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29

B.P点对应的溶液中:c(K)>c(HC2O4)>c(OH)>c(C2O4)>c(H) C.Q点和S点对应的溶液中:pH=7

D.当溶液pH=4.9时c(HC2O4)=c(C2O4),则H2C2O4的第二步电离常数Ka2的数量级为10 答案 D

解析 T点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草酸盐水解,此点溶液呈碱性,应选择酚酞作指示剂,A项错误;P点水电离程度小于纯水的电离程度,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即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即c(H)>c(OH),B项错误;在滴定过程中,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中性,再由中性变为碱性,T点之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增强,故S点呈碱性,C项错误;HCO

-24

2-

c?H+?c?C2O4?+-4.9-5

H+CO,Ka2==c(H)=1×10=a×10(a>1),-

c?HC2O4?+

2-24

2-

-5

+--2-+

所以Ka2的数量级为10,D项正确。

8.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PMPS)的化学组成为2KHSO5·KHSO4·K2SO4,可用作饮用水消毒剂、养殖业中的供氧剂和烟气的脱硫脱硝剂等。某校设计实验制备PMPS并探究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制备PMPS溶液的步骤如下:

步骤1:将30%H2O2溶液用冰水冷却后,向其中缓慢滴加浓硫酸,得到H2SO5和H2SO4的混合溶液;

步骤2:加入NaH2PO4作稳定剂,分批加入K2CO3,至溶液pH为2~3时得到无色的PMPS溶液。 ①“步骤1”H2O2溶液需事先用冰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浓硫酸发生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取少量PMPS溶液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2滴MnSO4溶液,溶液变为紫色,说明氧化性:HSO5______MnO4(填“>”或“<”)。

(3)PMPS可用于刻蚀铜,丙组同学在PMPS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并加入铜箔,则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献报道添加适量NaClO的PMPS可有效脱除烟气中的NO,某同学设计下列装置进行验证。

-5

3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