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

作者:李云乐

来源:《内蒙古教育·科研版》2018年第05期

摘 要: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已经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分析自媒体时代环境下网络舆论形成的特征,研究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农学院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归纳总结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的主要表现,并提出自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舆论;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5B-0114-02

目前,大学生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看法、观点、信息的传播在网络舆论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自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方式以及平台也更加丰富多样,以个人原创、转发和评论相关信息等方式,在各种主流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QQ、论坛等上面参与国内外热点事件的讨论,发表个人看法。当某些类似热点事件发生的时候,大学生会对该事件进行激烈讨论,并且会形成较为鲜明的意见、态度以及各自特定的看法,通过研究分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监督管理,有利于运用网络舆论引导高校工作的展开;深入研究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特别是思想观念和政治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将会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范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展开,有利于和谐网络环境的建设,对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舆论的形成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或称新媒体)具有原创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尤其是在当下社交自媒体迅速成为了公众舆论形成和发展的新平台,并在社会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因此自媒体成为了公众舆论的主要传播方式,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舆论形态,即网络舆论。在当今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网络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网络舆论的形成也越来越受到各界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网络舆论的形成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即:(1)网络议题的出现:重要事件或热点事件的发生,促成公众看法的出现;(2)网络热议的持续:不同的意见或态度在社会群体或社交平台中互动趋同,形成了共同的认知;(3)网络舆论的聚合:权威部门、官方媒体以及大众传播媒介促成了网络舆论的形成;(4)网络舆论的消散:传统的文化与道德理念对网络舆论形成的影响和制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现状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比如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共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和提升;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主要应从社会和网络环境、舆情监管、立法和诚信教育等多方面着手解决。网络舆论既会给大学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的精神驱动力,同时也会对大学生“三观”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网络舆论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关系着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应当清楚地认识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积极利用网络社交自媒体这一平台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地监管,从根本上减少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诚信道德教育,通过倡导大学生自律来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得出网络舆论具有以下特征: (一)网络舆论形成较快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自媒体被广泛使用,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相比具有形成速度快的特点,并能迅速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和扩散。大学生通过社交自媒体对热点事件进行转发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使之成为热点话题,从而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从而形成网络舆论。 (二)即时反馈、互动性强

社交自媒体的评论、转发和分享,增加了热点事件的互动性,并能即时反馈,使网络舆论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这种网络交流与互动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舆论的传播和言论的主导权。 (三)内容多元化,信息量大

社交自媒体的开放性和隐匿性,使得网络舆论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元化的特点,看法和观点复杂化,且信息量巨大。 (四)影响力大,后果难控

由于网络舆论传播迅速,往往比传统舆论的影响力要大,看法观点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导致影响后果难以把控。由于网络舆论的引导不到位,或是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以及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得各类消极舆论在网络中不断扩散,对和谐校园的构建造成了难以控制的后果和恶劣影响。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交平台以及新媒体的现状及网络舆论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农学院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返回378份,其中有效问卷334份,问卷有效率为88.36%。在有效问卷中,男生为97名,占有效调查人数的29.04%,女生为237名,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70.96%;理工类学生为104名,占有效调查人数的31.14%;经管文科类学生为230名,占68.86%;调查对象以本科学生为主,也有少量研究生。

调查结果表明:社交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资讯和热点事件的重要渠道。统计结果显示,有37.13%的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来浏览关注各类新闻资讯,并且有32.04%的大学生会通过微信、微博关注和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统计结果还显示,有56.29%的大学生把微信、微博作为了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用来记录生活状态和抒发个人情感;有87.13%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微信、微博转发和分享个人生活以及搞笑话题。由此可见,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自媒体关注娱乐热点、表达个人观点、分享生活状态已经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社交自媒体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会受到来自微信、微博等社交自媒体中网络舆论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应对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诚信道德意识

面对大学生各式各样的网络言论,高校教育者应及时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动向,主动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网络诉求等,树立大学生诚信道德意识,对大学生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倡导大学生自律来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遏制网络舆情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校园稳定。

(二)加强教育引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在自媒体时代,出现了各种来自于社交自媒体的不同信息,主流的官方媒体的信息逐渐被弱化,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表现得尤为活跃,在自媒体中参与热点事件的过程中会依据个人的看法观点进行分类和筛选,并且容易在同学之间迅速进行传播和互动,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且有规模的网络舆论舆情。高校教育者要主动地了解和探寻学生内心,高度重视学生的利益诉求,保护学生舆情表达的权利,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来表达自身的诉求;应密切关注舆情动向和事态发展,及时、准确地传递和沟通信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三)健全大学生网络舆论管理机制,预防舆情危机

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是正确把握舆情走向的基础,是建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首要环节;建立信息研判机制,建立网络舆情分析团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校内校外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实现对违反道德与法规的不良网络信息的有效过滤,构建完善有效的校园网络舆情防控预警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快速干预和主流舆论的引导,从根本上减少负面影响。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舆论相关管理机制是预防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发生的关键,从而做到从制度上保障和谐校园的建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